這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在24日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的。
國務院近日印發《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北京自貿試驗區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科技創新片區31.85平方公里、國際商務服務片區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5.466平方公里)、高端產業片區39.49平方公里。
許強表示,北京自貿試驗區設立科技創新片區,開放創新政策措施主要圍繞促進人才、資本、電子交易等要素更加國際化和便利化,同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新材料、電子貿易、數字經濟,助力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他稱,在人才方面,北京出臺一系列政策,包括探索制定分層分類人才吸引政策;試點開展外籍人才配額管理制度,探索推薦制人才引進模式;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審批流程。此外,除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外,允許境外人士在北京市內申請參加中國相關職業資格考試;探索建立過往資歷認可機制;研究在北京市特定區域實施境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境外人才發生的醫療費用,開展區內醫院與國際保險實時結算試點。
在金融開放方面,北京支持外商獨資企業申請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股權投資和資產管理業務,符合條件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可申請轉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探索賦予中關村科創企業更多跨境金融選擇權,在宏觀審慎框架下自主決定跨境融資方式、金額和時機等,創新企業外債管理方式,逐步實現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非金融企業外債項下完全可兌換;支持社會資本在京設立并主導運營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支持外資投資機構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資試點。這些政策打通了國際、國內資本的流動,能更好地支持北京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許強表示,北京通過模式創新,使交易更加便利化,出臺的相關政策包括:在全市范圍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允許出口商在境外電商平臺銷售款項以人民幣跨境結算;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探索符合國情的數字貿易發展規則,加強跨境數據保護規制合作,促進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的國際互認;適度放寬對醫藥研發用小劑量特殊化學制劑的管理。這些政策在交易層面為科技創新提供便利。
在科技創新方面,北京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探索形成市場化賦權、成果評價、收益分配等制度;積極落實支持科技創新、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開展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試點,支持離岸創新創業,支持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科技項目;探索優化對科研機構訪問國際學術前沿網站的安全保障服務。
“這些政策有利于吸引國外科研機構在京設立,吸引國外科學家、學者來京參與科技創新。”許強表示,下一步,要抓好細化落實,讓北京科技創新融入全球科技創新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