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及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通過實施三年行動,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筆者認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全面啟動,意味著其駛入了“新賽道”。而在這過程中,資本市場大有可為。
一方面,在改革過程中,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兼并重組,實現強強聯合,推動高質量發展。
并購重組是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從南北車到寶武,再到南北船的合并,這方面的案例不勝枚舉。而大型國企間的適當兼并重組,不僅可以加快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步伐,實現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的優化調整,還可以有效提升行業集中度,集中資源進行研發,解決重復投資、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問題,實現企業做優做強。
值得關注的是,9月27日召開的會議中提及:國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進兼并重組和戰略性組合。
在筆者看來,此前國企改革過程中的兼并重組,主要針對的都是大型國企,如今強調國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有助于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攜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這也與會議提出的“國有企業要對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發揮帶動作用和重要影響力”相呼應。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有助于國企加快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我們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國企改革方案中,都有明確提出證券化目標或舉措。比如,深圳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在資產證券化方面,提出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并給出了具體的數量,包括到2022年,每家市國資委直管企業原則上控股1家以上上市公司等。
筆者認為,企業上市之后,就變為一家公眾公司,對規范運作、信息披露和運營、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企通過發行股票完成混改和實現資產證券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以讓公司更加透明,運行更加規范。特別是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深入,一些上市公司更需要利用資本市場來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在這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為企業定制服務對接方案,利用多樣化的工具助力國企改革。
一言以蔽之:國企改革駛入“新賽道”,資本市場助力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