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表現回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到炒股投資行列中。但是,有不少盲目進入的投資者,其投資知識并不豐富,主要目的就是要賺錢而且還是“賺快錢”,而這種種心理正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最近一段時間,冒充知名券商、投顧、私募進行詐騙的情況有所抬頭,正是盯上了這些人。那么,面對不斷升級的騙術,如何才能準確分辨正規投資咨詢平臺?
一方面,投資者要具備一定的投資常識和風險意識。從常識角度來說,炒股是一種投資行為,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而對于只宣揚高收益、只漲不跌的投資咨詢平臺,則要提高警惕。
在川財證券研究所合規負責人曾勇莉看來,不要輕信投資咨詢微信群、QQ群等自媒體平臺,這些平臺往往是騙子的聚集地。同時,對自身賬戶信息也應嚴格保密,切勿隨意透露給他人。此外,還要高度警惕“風險低、收益高、有內部消息、包賺不賠、盈利截圖”等虛假宣傳。
“一門心思地被賺錢所吸引,不能準確判斷自身理財水平,容易被賺快錢的小道信息吸引,進而被利用。其實,所謂的小道消息基本都是別人想讓你知道的,只是欺騙投資者上鉤的誘餌。”匯研匯語資產管理公司CEO張強說。
另一方面,從法律角度來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是一項需要獲得中國證監會許可的業務。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合伙人趙嘉煒律師表示,未經證監會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從事任何形式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對于獲得證監會許可的投資咨詢平臺,證監會均以公告形式向社會公布,投資者可通過證監會網站查詢相關投資咨詢平臺是否合規。此外,趙嘉煒還建議,投資者要定期查詢,以防出現投資咨詢平臺年檢未通過或中途注銷等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除投資咨詢平臺外,投資顧問人員也需要通過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投資顧問)考試,且相應人員的姓名、證書等均向社會公布,可供查詢。
同時,從合規風控的角度來看,投資咨詢平臺應向客戶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禁止以任何方式向客戶承諾或者保證投資收益,這是證券業協會明文規定的要求。“因此,投資者要遠離不向客戶做任何風險提示的平臺。此外,開展投資咨詢業務是公司行為,相關費用應支付至公司賬戶,任何要求支付至個人賬戶的投資咨詢平臺都存在很大風險。”趙嘉煒說。
張強認為,正規的投資平臺都會與銀行直接簽署相關協議,資金往來均在投資者自己名下的賬戶中,直接去銀行辦理即可,不需要中間方等多余環節。如果投資平臺的資金是通過銀行以外的渠道往來,那么這個平臺就屬于問題平臺,“只要投資者始終堅守資金往來原則,相關風險就能夠得到辨別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