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被國際指數納入占比提高,外資流入也在不斷增加。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近一年來,北上資金凈流入A股達到2410.93億元。近一個月來,北上資金凈流入A股達到243.25億元。
北京時間11月11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明晟(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數評審結果,本次調整主要涉及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結果顯示,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新增中微公司、瀾起科技、石頭科技、康希諾-U、金龍魚、圓通速遞等58只標的,同時刪除了23只原成份股。本次新納入標的主要偏重于科技、醫藥等行業。本次調整結果將于11月30日收盤后生效。
新標的偏重醫藥科技
據了解,本次MSCI全球標準指數調整涉及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等。具體指數新增和剔除了相關個股,不涉及A股納入因子變化。從新增個股的名單來看,本次新納入標的主要偏重于科技、醫藥等行業,代表著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科技、醫療、消費等新經濟行業占比飛速提升。
關于本次MSCI指數調整的意義,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首先,MSCI指數中A股占的權重比較小,其能夠帶來的海外增量資金對于A股的影響相對應也沒有那么大;其次,新興科技公司在疫情發生以來,跑贏大盤的勢頭受疫苗即將推出的影響已經出現逆轉的跡象;最后,A股中有多少新興科技公司會被選中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從市場趨勢來看,本次調整并不會對股市和板塊走勢有實質影響。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指數編制公司陸續將A股納入全球指數體系,同時提高A股納入因子。
今年2月,富時羅素公布了指數季度調整結果,同時也將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根據此前方案,富時羅素納A共分“三步走”,2019年6月和9月已完成前兩步,A股納入比例分別為5%、15%,三步實施完畢后,A股納入比例提高至25%。
2018年末,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對外公布,共有1200余只A股被納入指數,其中包括19只金融股。納入因子為25%,2019年9月23日開盤生效。
明晟公司(MSCI)曾于2019年3月宣布,將提升中國A股在MSCI全球基準指數中的納入因子至20%,提高納入因子具體分三步:一,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數審議時將指數中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10%,同時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中國創業板大盤A股;二,2019年8月季度指數審議時將指數中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提高至15%;三,2019年11月半年度指數審議時將指數中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提高至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以20%納入因子納入。
2019年11月8日,MSCI發布半年度指數評估結果時宣布,將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提升至20%,同時將中盤股一次性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
天風證券策略團隊指出,A股在完成MSCI“三步走”的擴容后,未來一段時間有可能處于納入“空檔期”,但外資大概率持續流入,且節奏較均衡。
新經濟占比持續攀升
A股被納入MSCI指數,相關公募基金產品也順勢推出。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市場存續的MSCI主題基金共有63只(份額分開計算),包含ETF及其聯接基金等指數基金。截至11月11日,上述主題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凈值增長率達到26.08%,最高凈值增長率達到55.07%。
招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經理白海峰表示,以MSCI中國指數為例,自2016年開始MSCI中國指數中“新經濟”占比首次過半,隨后逐步攀升,目前“新經濟”占比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股票指數中居于前列。
站在全球投資者的角度,白海峰認為,“新經濟”占比的快速提升極大地改善了其原先投資中國時面臨的可投標的過少的局面,投資中國不再等同于投資中國的地產和金融,而是投資于中國背靠工程師紅利的科技、背靠巨大應用市場的互聯網,及背靠巨大市場需求的消費和醫療。近幾年,隨著華為、中興、阿里等“新經濟”龍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躍升,外資也更多地將目光聚焦于中國資本市場,投資于中國市場不再僅僅是投資于狹義上的“中國紅利”,而是投資于“全球未來產業鏈”。
對于今年A股納入因子未做調整,白海峰表示,按照慣例,MSCI一般是在年末開始進行全球咨詢,年初會公布納入因子的調整結果。相信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及資本市場開放速度的加快,MSCI的快速、大幅擴容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