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廣受到沿線國家支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行,對我國穩外貿穩外資起到積極作用。
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對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新的挑戰。但同時也要看到,得益于中國經濟的迅速恢復和主動對外開放,以及過去7年打下的良好基礎,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沖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呈現出十足韌性,不久前,又有一個國際組織與我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經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從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9634.2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1%,但增速比全國整體水平高0.8個百分點;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30.2億美元,同比增長29.7%,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2.3個百分點。從重大項目來看,中老鐵路全線隧道實現貫通,中泰鐵路一期線上工程合同達成一致,雅萬高鐵建設實現節點目標,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EPC主承包合同正式生效。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項目運營通車。
從中歐班列增長情況來看,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運輸網絡持續拓展,已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今年以來,共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共計6萬多噸,成為中歐之間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在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進出口貿易不僅高于整體水平,而且一些地區還出現了逆勢增長,為穩外貿作出了貢獻。“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受到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廣泛歡迎,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上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合作潛力大;二是秉持了共建共商共享的理念,各方有較強的合作意愿。未來“一帶一路”將在健康“一帶一路”、數字“一帶一路”方面有很大發展,同時將“一帶一路”與多邊合作結合起來,通過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更好地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得益于中國經濟穩步恢復和主動穩外貿穩外資,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合作呈現出一定的韌性,特別是中歐班列發揮出抗疫生命通道的作用,有效穩定與沿線國家的供應鏈產業鏈,從而促進對沿線國家的貿易逆勢增長。“一帶一路”受到沿線國家歡迎的原因在于,除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會帶來綜合的貿易效應外,中國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大幅增長,而且利用開通的中歐班列等通道給沿線國家送去抗疫物資,解決很多國家的燃眉之急,實現與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一帶一路”發展方向將會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加強經貿投資的聯系和規則制度上的對接,并在政策溝通和民心相通方面深入發展。
除此之外,孟瑋表示,也要看到,隨著疫情全球蔓延,許多海運、空運貨物加速向鐵路運輸轉移,中歐班列運力增長趕不上需求增加。為促進中歐班列持續穩定安全運行,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地方,全力提升中歐班列運能運力。一是加強重點口岸建設,對滿洲里站、二連浩特站、阿拉山口站進行擴能改造,提高集裝箱列車的接發、換裝能力。二是推動中歐班列西、中、東通道“卡脖子”路段升級改造,積極開辟中歐班列境外新徑路,推動運輸通道多元化。三是加快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支持完善集疏運設施,提高運輸組織效率,努力做到“中轉集結”“即到即發”。總之,中方將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繼續扎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現與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