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證監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回應近期熱點問題。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并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證監會11日宣布,自即日起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通過2年努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使上市公司治理整體水平得到提高,進一步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夯實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高莉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明顯加速,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成功落地,創業板、新三板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繼推出,直接融資呈現加快發展的積極態勢。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資存量達到79.8萬億元,約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其中,“十三五”時期,新增直接融資38.9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2%。
高莉表示,IPO是直接融資的入口,證監會高度重視IPO對于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要意義。近期部分企業被暫緩,據了解,是交易所依法依規做出的決定,并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同時,擬上市企業應遵守資本市場各項制度規定,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共同致力于構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群體。
高莉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強調要完善退市制度,強化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證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推進注冊制改革的全局出發,全面梳理分析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的突出問題,在認真總結科創板、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針對當前退市中存在的問題,在六個方面進一步提出改革措施,即: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強化交易所退市實施的主體責任、強化退市監管力度、優化投資者保護機制,擬在全市場開展退市制度改革。目前,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擬于近期公開征求意見。
此外,12月11日,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信息顯示,為進一步規范證券期貨業網絡安全事件報告和責任追究,證監會對2012年發布的《證券期貨業信息安全事件報告與調查處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形成了《證券期貨業網絡安全事件報告與調查處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證券期貨業網絡安全事件報告與調查處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部分修訂內容如下:
一是將網絡安全事件責任主體限定為提供證券期貨相關服務的機構。網絡安全責任主體進一步明確為:承擔證券期貨市場公共職能的機構、承擔證券期貨行業信息技術公共基礎設施運營的機構等證券期貨市場核心機構及其承擔上述公共職能的下屬機構,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提供證券期貨相關服務的下屬機構、證券期貨服務機構等證券期貨經營機構。
二是明確了對證券期貨服務機構采取監督管理措施。根據《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證券期貨業信息安全保障管理辦法》(證監會第82號令)《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信息技術管理辦法》(證監會第152號令)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將證券期貨服務機構明確為證券期貨業網絡安全保障責任主體,網絡安全事件相關證券期貨服務機構存在人為責任的,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以要求其提交說明材料,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采取監督管理措施。
三是與相關法律法規使用相同的用語。為與《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表述保持一致,此次起草工作將《證券期貨業信息安全事件報告與調查處理辦法》改為《證券期貨業網絡安全事件報告與調查處理辦法》。
四是對信息系統進行了統一分類。按照信息系統發生網絡安全事件后,對國家金融安全、社會秩序、投資者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程度,核心機構和經營機構的信息系統由高到低分為五類,即五類系統、四類系統、三類系統、二類系統和一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