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30多萬元,購置了沼液智能水肥一體機,將沼液輸送進330畝改造好的山場。”日前,記者來到福建省長汀縣翠峰村東山下山場,負責人董仁貴介紹道。董仁貴的公司生豬存欄1050頭,通過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安裝澆灌管道5.8萬米,將沼液輸送進改造好的山場,作為橙樹及油茶的肥水。“節約施肥澆灌人工成本20萬元、糞便污水治理成本3萬元、化肥成本5萬元。”糞污變廢為寶,給董仁貴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長汀縣是南方丘陵紅壤地區典型的水土流失區之一,流失面積曾高達146萬畝。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長汀大力推廣“草-木-果-沼”循環農業模式,一方面開發果園并套種牧草和生態草,另一方面結合生豬養殖等傳統畜牧業,將畜禽排泄物生產出的沼氣、沼液、沼渣返回林地、果園、草地。自2019年被列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后,長汀加大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力度,批復的44家項目實施主體已全面開工建設。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方式,全縣392家畜禽規模養殖場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