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陜西各大影院播放,其中“回鄉之路”單元,反映的是陜西榆林治理毛烏素沙地的真實故事。看完電影,走訪當地,筆者不由感嘆,綠化造林意義重大。
改變了生態環境。綠色是生命的底色,失去了它人們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間與根基。過去的榆林地區,黃沙漫漫,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尤其是逐漸擴展的毛烏素沙地,不斷侵蝕著農民的土地和家園,使得人們的生存空間逐步減少。痛定思痛,經過不屈不撓的奮斗,榆林人民為860萬畝流沙披上了綠裝,將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巨變,書寫了世界沙漠治理史上的傳奇。
改變了生產環境。綠色發展是現代農業的根本。過去的榆林地區由于土地大量沙化,大田作物的耕種效益極差。現今通過生態林和經濟林并舉,不僅改善了生產條件,同時通過實施林果、林藥、林養、林游等結合,使得農民群眾獲得了比普通農作物種植多倍的效益。
改變了生活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是基礎。推進新農村建設,“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是基本要求。鄉村綠化是改變生活環境的重要環節。如今的榆林農村,通過房前房后的植樹造林,不僅鄉村環境大變,而且促進了農村庭院經濟的興起,帶動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