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戰略轉移的號角已然吹響。接下來的工作該怎么干?兩會期間,三位可謂這一戰略轉移“當事人”的全國人大代表為記者勾勒了“藍圖”。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建議走品牌振興道路。他介紹,四川省打造了公益品牌——“四川扶貧商標”,在此前的消費扶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扶貧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尋找產品銷售路徑,要為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打造特色品牌,擴大其知名度,拓寬其銷售渠道。
“有了產品,還要有銷路。”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建議,要在農村中發展電商,讓快遞進村。最終實現電商、快遞全覆蓋。另外,農副產品要想把其做大做強,還需要技術的加持。在未來鄉村振興的路上,要讓農民挑上“金扁擔”,打造高科技農業非常重要。
實現鄉村振興,做好貧困人口就業和推進農業產業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舉措。降初強調,相比于農業產業化,就業可能見效更快。“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分析,在貧困戶收入結構當中,工資收入基本上能夠占到60%,這個比例還是相當高的。”降初建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過程中,要優先抓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臨武舜華鴨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胡建文表示,鄉村振興的實現還需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的推進離不開企業,建議不斷培育扶持壯大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體來講分為六個層面,即:優化縣域營商環境、降低縣鄉企業的負擔、加大縣鄉企業資金扶持、解決縣鄉企業人才瓶頸、加大縣鄉企業培訓力度和拓寬縣鄉企業市場渠道。”
“要想做好鄉村振興工作,建議黨員干部們要多走訪、多聽聽群眾的意見,了解我們到底要做什么?”張全收說,對于新項目的實施,可以考慮先搞試點,不宜搞“生搬硬套”,這樣是做不成事的。
“一項新舉措要不要實施,要開展評估工作。比如,走旅游振興之路,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事前評估很重要。”張全收說。
“鄉村振興的工作扎不扎實、政策實施效果好不好,評估考核說了算。在評估考核之前,一方面要設立清楚的目標,另一方面要有精準實施策略,做到精準務實。”降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