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體圈,“通過買粉制造虛假數字”并不稀奇,但一年能花近3000萬元“買粉”,如此的大手筆令人咋舌。3月12日,新三板公司多易得(837907)披露,作為一個號稱粉絲數量超5500萬的公眾號矩陣,公司2018年、2019年的買粉金額分別為2637.02萬元、2903.74萬元。記者調查發現,公司2019年新增粉絲極有可能多數是“購買”而來。
會計差錯更正牽出“天價買粉”
3月12日,多易得一口氣發布了23則公告,其中《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顯示,公司編制2020年度報告期間,發現前期將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直接購買公眾號粉絲支付的金額誤記入到了無形資產。前期會計差錯對此前財務報表主要數據的影響如下:2017年報中,公司無形資產調整前為277.37萬元,調整后歸零;2018年報中,公司無形資產調整前為2664.56萬元,影響數為2637.02萬元,調整后為27.54萬元;2019年報中,公司無形資產調整前為2934.27萬元,影響數為2903.74萬元,調整后為30.53萬元。
也就是說,最近三年公司直接購買公眾號粉絲即“買粉”,支付的金額分別為277.37萬元、2637.02萬元、2903.74萬元,后兩年的合計支出高達5540.76萬元。
昨日,記者接觸的資深財務人士分析,將自媒體購買遷入粉絲的成本列為無形資產還是費用化,業內一直爭議比較大。如果該公眾號為企業自建,主要用于宣傳用途,不會為本企業帶來直接、可以貨幣計量的經濟利益,建議費用化處理。而類似多易得這樣,公司主要從事微信公眾號為客戶提供文案和廣告投放服務,微信公眾號的活躍粉絲能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入,可以考慮資本化。在不能確定受益期的情況下,不進行攤銷處理,而是每期末根據公司微信公眾號粉絲新增率、取關率、粉絲數量及活躍度進行減值測試。但是在實務中,對于擬IPO企業和上市企業要求更為嚴格,考慮到此項資產給未來的經濟利益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一般要求費用化。
“公司突然調整會計處理方式,估計是近期受到了一定的監管壓力。”該人士猜測。
粉絲凈增數均由“購買”支撐?
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多易得重點經營51個微信公眾號,包括深圳潮生活、深圳必吃榜、成都潮生活等32個100萬以上微信粉絲大號,粉絲數量合計超過5500余萬。從“買粉”激增的2018年、2019來看,這兩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1.2億、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26.5萬元、1584.5萬元。公司也在年報中解釋,2019年報告期末營業利潤及凈利潤較上年同期迅猛增長,主要系公司運營公眾號及粉絲數量增加,帶來的訂單量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報顯示,公司重點經營37個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合計超過3600余萬。多易得2019年新增1900萬粉絲,按照2019年“買粉”金額2903.74萬元,簡單測算得知,財報中體現出的“買粉”單價為1.5元一個粉絲。記者從圈內獲悉,目前的“買粉”行情是真人粉絲1.5元/個-2元/個(500個粉絲起),機器粉絲150元/1000個-200元/1000個,“2019年的價格行情與這個差不多。”
如果財報“買粉”單價與實際行情相符,這也意味,公司當年的粉絲凈增數可能絕大多數由“購買”支撐。至于公司向哪些單位買粉,多易得以保密條款為由,財報中未披露前五大供應商。
負面效應愈演愈烈
因計劃收購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旗下的杭巴九靈96%股份,2019年4月,A股公司全通教育曾在回復函中,披露“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用戶數、付費情況。回復函稱,2018年該微信公眾號通過外部渠道累計新增關注用戶41.74萬人,占2018年全年累計新增公眾號關注用戶的36.45%,所產生費用賬面合計約40.02萬元,同時2018年取關人數高達56萬。
在業內人士看來,吳曉波公眾號所謂的外部增粉是以在其他公眾號發送的圖文消息中嵌入等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外部增粉仍然能占全年新增粉絲的近四成,多易得這一占比有多高可想而知。畢竟直接買粉,又多又易得!”
正是因為效果立竿見影,自媒體大肆買粉已是公開的秘密,同時“買粉”價格居高不下。粉絲精準度低、留存率低; 假數據泛濫、誤導廣告客戶投放等負面效應也愈演愈烈。據了解,去年上半年多易得營業總收入同比下滑25.84%,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8%,增長腳步已有停滯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