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范圍很廣,我就專門挑選跟環保相關的指數基金,一個月時間,收獲5%的浮盈。”杭州一位有10年基金投資經驗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今年出現的這個碳中和風口,他經過認真研究判斷后,果斷買入相關基金。
一邊是坤坤等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還在震蕩調整,一邊是碳中和基金異軍突起。近期,“碳中和”概念站上風口,碳中和指數月漲幅達18%,“碳中和”概念相關的基金表現也可圈可點。
數據顯示,目前跟碳中和相關的含“節能、環保、低碳”字樣的基金共計24只(A/C分額分開計算),近一個月收益排名靠前的有諾安低碳經濟A、景順長城低碳科技主題等,分別為5.18%和2.06%。而跟蹤環境治理指數的基金如交銀中證環境治理、匯添富中證環境治理A近一個月收益超15%。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主題發酵,相關ETF也走上C位。市場唯一一只鋼鐵ETF——國泰中證鋼鐵ETF在2月18日到3月19日期間獲得3.17億元資金的凈買入,規模從2.19億元增長到5.36億元。近一個月,中融國證鋼鐵、鵬華國證鋼鐵行業等ETF收益率均超18%。近日,還有多只“碳中和”主題基金已審批待發行。
碳中和的投資機會該如何把握?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一位高管表示,實現“碳中和”的重點領域包括電力、鋼鐵、水泥、建筑等多個行業,投資者可尋找一些安全邊際較高的主題重點關注。
杭州某第三方財富公司的資深人士建議:“投資者還是不要追漲殺跌,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投資碳中和相關主題基金,也要注意甄別,一定要注重業績、歷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