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項創新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55項創新經驗在全省推廣;去年全年全口徑稅收、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貿易額分別是成立之初的3.9倍、3.8倍和2.4倍……掛牌4年來,沈陽自貿片區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要求,充分發揮“苗圃”效應,聚焦服務新時代東北振興深化創新試驗,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和服務高質量發展。
著力打造制度創新高地
從“給啥活兒干啥活兒”到“主動找活兒,琢磨如何壓縮成本、提高效率”,在遼寧自貿試驗區沈陽片區內,隨著從國企員工到“創客”身份的轉變,不少人也完成了思想蛻變,這一切都得益于沈陽片區國企“內創業”模式的創新實踐。
自掛牌之初,遼寧自貿試驗區便承擔著“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的歷史使命,“如何在發展中提升”成為了各個片區積極探索的重點方向。
基于此,沈陽片區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與國企改革實現互動,推出了“內創業”模式,給予創業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扶持,努力形成創新的全程閉合鏈條。從開辟“綠色通道”到建立“雙創”引導基金,沈陽片區貢獻的這份創新方案,用實踐證明了其價值:通過智能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國資國企改革與沈陽片區“放管服”改革內外聯動,為推動實現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開辟了一條新路。目前,沈陽片區已經孵化設立6家“內創業”企業。
“內創業”模式在減員增效、實現傳統業務轉移的同時,極大激發了員工創業熱情,提升了國有資產的運行效率,成為利用自貿試驗區平臺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探索。正因如此,國企“內創業”作為一項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這僅是運行4年來沈陽片區貢獻的經驗之一。除國企“內創業”外,沈陽片區還提供了飛機行業內加工貿易保稅貨物便捷調撥監管模式、出入境人員綜合服務“一站式”平臺、優化涉稅事項辦理程序等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不僅如此,還有政策兌現單一窗口、綜保區分類加工監管新模式等55項創新經驗在遼寧全省推廣。
“飛機行業內加工貿易保稅貨物便捷調撥監管模式就是聚焦企業發展難題和實際需求為沈飛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量身制定創新監管模式。這項創新在飛機行業簡化了保稅料件行業內調撥核批手續,將辦理時間由原來的近1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減少申報手續2次,解決企業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助力沈飛國際、沈飛民機等飛機制造企業的發展壯大。”沈陽片區管委會政策法規局副局長楊崇華介紹說。出入境人員綜合服務“一站式”平臺則是按照“互聯網+政務服務+綜合服務”的理念,實現了與各涉外部門的信息共享與信息交換,為吸引國際化人才、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積極助力。自2019年試運行以來,完成邀請函申請、出入境體檢、隨行子女入學1.5萬人次。優化涉稅事項辦理程序壓縮辦理時限為提升企業辦事效率,優化沈陽片區的營商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
楊崇華表示,在形成一批高質量制度創新經驗的同時,沈陽片區還積極發揮制度創新引領作用,推動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在沈陽落地實施,牽頭在全市復制推廣全國自貿試驗區經驗186項,復制推廣全省自貿試驗區經驗113項。“我們充分發揮自貿區制度創新高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與協同發展區的互動,帶動協同發展區改革創新,與沈陽高新區、輝山農業示范區在相關領域開展探索試驗,共同形成5項制度創新經驗成果,其中2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同時,我們還加強與其他地區交流互動,與北京自貿試驗區金盞商務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開放創新、產業發展、人才服務、政策資源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資源共享,區域共建。”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靈魂。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沈陽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從體制機制、主攻方向等方面全面謀劃,著力打造制度創新高地。楊崇華告訴記者,沈陽片區正在引進國際金融、法律、商務等高層次人才,組建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研究院,制定制度創新三年行動方案。“今年,我們要力爭形成30項以上創新案例。突出以打造通關時間最短的內陸城市為目標推進海關監管創新;以構建‘信用+監管’、以管代審體系為重點推進政務服務創新;以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建設‘檢察藍護航創業者’法律服務站、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抓手推進法律服務創新,以完善資本市場、試點銀團貸款改革為重點推進金融服務創新,以實現‘一單到底、貨通全球’為目標推進多式聯運創新。”
激活區域發展新引擎
作為東北地區首個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的地區,沈陽片區在金融領域的這項重點改革試點填補了東北地區相關領域的空白。沈陽片區制定出臺的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從試點條件、試點作用、試點申請流程和材料清單,以及監督管理責任等方面對QFLP試點進行了規范,有效推動了QFLP試點的落地實施,有力促進沈陽股權投資市場對外開放。
QFLP試點允許境內基金管理企業直接管理境外資金,形成利潤后正常匯出,是利用境外資金投資的有效渠道。在沈陽片區管委會財政金融局局長霍光看來,這不僅有利于利用境外低成本資金投資遼寧企業股權,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有利于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的引領作用,拓展遼寧利用外資的途徑,發揮基金支持產業轉型示范效應,助力遼寧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
“試點開展近一年來,沈陽片區得到了國家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指導,借鑒深圳、珠海等地QFLP試點經驗,引進擁有香港證監會9號牌照(即資產管理牌照)的央企金融機構,借助其優勢資源、專業團隊,推進政府出資產業基金管理,加速QFLP試點落地進程。”霍光介紹說,試點工作還得到了人民銀行沈陽分行和遼寧省外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了QFLP試點的準入、運行和監管機制,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內基金管理人”參與QFLP試點,管理“外資基金”;不再設立最低注冊資本限制條件。
沈陽片區引進了光大集團全資子公司光大控股,實施QFLP試點。去年9月光大控股與沈陽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進駐沈陽片區,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的QFLP基金管理公司光控(遼寧)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已落地運行,正在籌備設立東北地區第一支QFLP基金光控遼寧產業集聚發展基金。該基金計劃募集總規模約100億元,以QFLP模式引導優質境外戰略性資本,投資支持遼寧高端制造、智能裝備、信息技術等核心產業發展,健全和完善產業鏈結構,助力遼寧轉型升級。
光控遼寧產業集聚發展基金實際運營中可裂變為多支專注于各重點領域的產業子基金,最終帶動形成200億~300億元規模總投資。募集資金安排為二期,首期募集規模為30億元,二期募集規模7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首筆10億元年內募集到賬,由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和境外資金共同組成,其中通過QFLP方式引進境外資金1億元。已篩選確定擬投資優質項目與企業10余個,產業基金重點投向兩個方向:一是重點投向裝備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機器人等領域產業項目,推動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數字經濟,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5G 等產業優質項目,通過產業基金投資助力數字遼寧、智能制造建設。
霍光告訴記者,下一步,沈陽片區在QFLP 試點上將以光大控股為載體,推動光控遼寧產業集聚發展基金出資設立,有序推動兩期募集規模如期完成,做好備投項目儲備、甄別和篩選,充分發揮基金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助推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打通原料、生產、銷售循環大動脈,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實現強鏈、補鏈、延鏈作用。要加強金融領域的招商引資,特別是吸引國內外優勢基金管理公司落戶沈陽片區,參與QFLP 試點中。并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對沈陽片區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試點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完善,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QFLP 試點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提升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效能
4月21日,中國(沈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自貿區工作室正式揭牌,這是遼寧省首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授牌的工作室,重點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為企業提供專利預審、專利快速維權、知識產權保護協作及專利導航運營等服務,推進沈陽片區知識產權服務創新,助力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發展。
當前,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也是營商環境日趨優化的“標配”。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沈陽片區充分發揮創新試驗作用,深入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領域制度創新。
“沈陽片區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與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通力合作,著力抓實知識產權保護。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到東軟醫療等重點企業宣傳知識產權法治知識,舉辦中國·沈陽2021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為沈陽知識產權保護建言獻策。承辦省、市‘4.26’知識產權宣傳周啟動儀式。”沈陽片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局長霍尚峰介紹說,在國家和省、市知識產權局大力支持下,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設立商標業務沈陽片區受理窗口,申請人在沈陽片區受理窗口遞交申請材料,極大便利了沈陽片區企業商標注冊。今年2月初運行以來,累計受理商標注冊、變更、轉讓等相關申請業務191件,3月份受理量進入全國同批次獲批窗口前5名。
沈陽片區知識產權服務環境優化,助推高新產業加速集聚,高新企業數量達到沈陽片區成立初期的15倍,有效發明專利達1269件。創新載體加速匯集,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32家,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研發投入不斷加大,2020年高新企業科技研發投入6億元;支持科技項目204個,其中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33項,沈陽片區科技項目71個。東軟醫療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稱號、中國專利優秀獎和國家知識產權“貫標”認證,沈飛民機和東寶海星等企業獲省專利三等獎,艾米奧獲得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工作不僅是自貿試驗區最重要的制度創新領域之一,也是國際經貿中關注的重點。下一步,沈陽片區將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RCEP等國際區域合作中的知識產權規則,以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服務創新。”霍尚峰表示,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推動的同時,還要強化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建設和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
目前,沈陽片區內已設立自貿試驗區法庭,側重知識產權案件一審工作。同時,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在沈陽片區籌建知識產權法庭,負責全市知識產權方面300萬元以下案件二審工作和300萬元以上及特殊類型案件一審工作。園區還與沈陽市檢察院聯合設立沈陽知識產權風險防控中心,建立健全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彌補知識產權保護中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薄弱環節。
下一步,沈陽片區將進一步優化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受理窗口服務,提升辦理效率。大力拓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引進國內知名知識產權咨詢運營機構,建設集科技創新孵化、知識產權運營、國際技術轉移等于一體的知識產權多功能綜合運營服務平臺,提升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