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15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并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要求。隨著我國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優化類型定位、完善體系建設,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召開第一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央明確提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也充分體現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
應該看到,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工作。職業教育之所以愈受重視,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換擋、產業轉型升級大背景密切相關。進入新發展階段,職業教育對于推動經濟、社會民生、教育等領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高質量發展全局中的支撐作用愈發凸顯。
第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暢通經濟循環最主要的任務是供給側有效暢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升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產業生力軍作為支撐,這就需要職業教育明晰高標準定位,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形成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適應的人力資本支撐體系,增強勞動力市場的活力和韌性。
第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迫切需要。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之基。技能促進就業,“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意味著要將安置性就業轉變為發展性就業,這就需要職業教育扛起高水平責任擔當,提高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第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深化教育結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地位同等重要。只有職業教育發展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路徑,才能有效分流高考升學壓力,解決長期以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這就需要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轉型,從兜底教育轉向高水平教育、從斷頭教育轉向類型教育,完善層次結構,促進國民教育體系優化,形成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局面。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培養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仍然存在,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不匹配的矛盾仍然嚴重。在“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間,要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在不適應發展、不利于進步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等重重包圍中,開出一條新路,推動改革再突圍。
一是要準確把握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新階段。2020年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走上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為契合高質量發展主題,深刻理解和判斷提質培優新階段的重點發展任務,要充分認識和把握好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理論依據,我國職業教育從規模擴張走向內涵建設的歷史依據,當前職業教育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現實依據,深刻領會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內涵邏輯,提高職業教育的體系結構、人才培養質量和治理能力,培育優秀學校品牌、地方品牌和國際品牌,為學生成才、教師成長、社會穩定增值,為企業發展、產業轉型、經濟繁榮賦能。
二是要深入貫徹職業教育類型發展的新理念。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發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人們思想上“重普輕職”傳統觀念的桎梏。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基本定位,是我國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變革。深入貫徹類型教育的發展理念,首先要在職業教育內部強化類型特色,在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等各個方面樹立與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將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遵循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其次要在職業教育外部強化類型定位,尤其要深化不同教育領域和不同教育階段對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理解和認可,配合、支持職業教育走類型特色發展道路。
三是要加快構建職業教育多元融合開放的新格局。首先,要建立健全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在辦學形式上要積極創新,落實落細激勵政策,實現校企互利共贏;在辦學主體上要豐富開拓,鼓勵、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再次,要建立健全各部門密切配合、行業組織積極參與的產教深度融合格局。在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要明確產教融合的要求和各部門職責,鼓勵有關行業組織積極參與;在產教融合試點中,要充分發揮城市、行業、企業的聯動作用,建設重點城市、打造標桿行業、培育領先企業,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改革。其次,要建立健全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的開放交流格局。積極探索“中文+職業技能”發展模式,推進職業教育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去”,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加快總結提煉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經驗,打造并推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