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14萬億元,同比增長26.9%,比2019年同期增長20.8%。中國外貿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
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
據統計,1-5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8.2%,比2019年同期增長21.6%。其中,出口8.04萬億元,同比增長30.1%,比2019年同期增長23.6%;進口6.72萬億元,同比增長25.9%,比2019年同期增長19.2%;貿易順差1.32萬億元,同比增長56.2%。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夏融冰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5個月進出口數據表明,當前中國外貿仍然保持恢復性增長。
“當前外貿仍延續了前4個月穩中向好的態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貿易談判學院副教授王茜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出口方面延續了超預期增長態勢,供應鏈修復擴張促外需釋放。
從單月來看,5月份,中國出口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環比增長0.2%,比2019年同期增長19.5%;進口1.42萬億元,同比增長39.5%,環比下降1.1%,比2019年同期增長22.3%;貿易順差2960億元,同比減少32.1%。
夏融冰表示,從單月數據看,自今年3月進出口值大幅增長之后,4月份和5月份均出現了環比的邊際放緩。這與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的走勢一致,今年3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下降,5月已下降到枯榮線以下的48.3。
王茜表示,5月單月環比增速下降主要是由進口環比下降所致,而進口環比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年內首次回落。此外,5月份出口同比增速繼續超預期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緩和,全球日新增病例數開始回落,疫苗接種速度繼續加快,前期被壓抑的需求或開始回歸正常水平;二是短期內海外供應鏈重構修復難度較大,美國供需失衡進口依賴性強化,中國加速布局國外供應鏈,全球擴張性政策推動中國進口增長,前5個月中國累計對美出口1.34萬億元,增長38.9%。
穩外貿不可松懈
6月3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從對地方、行業和企業調研的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有望延續良好勢頭。
展望外貿走勢,王茜認為,市場將進入傳統的消費淡季,供需兩端均存在進一步轉弱的跡象,市場會迎來全面考驗,商品價格或將出現震蕩。不過,國內經濟延續平穩恢復勢頭,加之商品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前期被積壓的需求或有一定釋放,支撐外貿良好發展勢頭有一定基礎。
夏融冰表示,種種跡象表明,當前海外市場需求在放緩,與前期出口的強勢表現不一致。同時,外貿企業面臨原材料價格高漲、國際物流運力持續不足和物流成本高居不下、集裝箱緊缺、人民幣升值等挑戰。今年穩外貿政策的難點在于,不僅要努力實現進出口量穩質升的目標,還要盡量保證外貿企業利潤收入實現增長。“下一步,各地需要在積極推進國際物流暢通、提升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優化完善貿易政策工具箱切實降低外貿企業運營成本等方面持續發力。”
王茜也表示,當前,外貿增長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企業面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在增加。整體來看,6月份供需兩端存在進一步轉弱的跡象,市場將會迎來全面考驗。下一步,各部門可從三方面推出穩外貿舉措:一是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二是推進貿易產業融合;三是加強國際營商體系建設。
對于外貿企業去年下半年以來面臨的困難,商務部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高峰表示,商務部將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采取切實的、有針對性的措施,支持各類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穩定經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