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不少企業面臨市場消費不振,供應鏈不暢、資金壓力大等嚴峻考驗。面對困境如何化解?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應對,嚴控疫情搶占先機,加快復工復產,通過實施“一企一策”促進企業穩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1%,增速扭負為正,實現了近三年來首次突破兩位數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進出口總額完成59.61億元,同比增長160.4%
嚴控疫情搶占先機助企發展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據悉,在疫情爆發初期,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就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并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先機。以此同時,開發區主動為企業紓困解難,積極協調轄區口罩生產企業及酒精等防疫物資企業提前復工復產,并在資金、招工、設備及原材料采購等方面給予支持,其中,1家企業成為廣西首家具備生產醫療級熔噴布能力的廠家。這些舉措為廣西的防疫物資生產供應提供了保障。
此外,為了加快企業復工復產,助力企業穩增長,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出臺《疫情防控期間支持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編印企業復工復產政策摘要匯編900余冊,并因時因勢調整防控策略和措施,幫助企業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取得好成效。2020年,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達26家,規上工業企業及服務業企業復工率達100%。據統計,2020年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1%,增速扭負為正且實現了近三年來首次突破兩位數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9%;財政收入完成12.8億元;區外境內實際到位資金完成80.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337.6萬美元;進出口總額完成59.61億元,同比增長160.4%。
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助企穩增長
市場消費低靡、客源不足、成本壓力大……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不少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等諸多困境。面對困境如何化解?據悉,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精準服務,實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服務模式,不斷創新謀變,以幫助企業擺脫困境,促進企業穩增長。通過舉辦產品推介會,為雙匯食品、品冠米粉兩家食品加工企業牽線搭橋,盤活產品供需鏈,通過設立“拓市場促消費達產能穩增長”專項經費200萬元支持伊利公司開拓市場。據介紹,該公司全年產值同比增長10.21%。
制定助力勞動密集型企業擴產提量試點工作方案,支持李寧公司招工,助力企業擴建生產線擴大產能。2020年該企業產值同比增長96.85%。
舉辦“雙節一起·約惠東盟”特色產品展銷會活動,幫助36家企業搭建產品購銷平臺,助力企業以銷促產;精準培育企業上規入統,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全年新增入規企業21家,獲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
筑巢引鳳招商引資厚積薄發
特殊時期,企業持續發展需要“壓艙石”。為此,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在項目招引、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做實有效投資。以“三企入桂”“浙商廣西行”活動為主抓手,以招商公司為主體,出臺《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推行“招商大使”的若干規定》,持續推進市場化運作,重點針對產業鏈關鍵環節實施精準招商,據悉,2020年,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年共引進海天調味品生產基地等項目79個,總投資64.39億元(其中,灣企13個、民企17個,總投資50.07億元;超五千萬元項目22個,超億元項目5個),使用廠房面積36.38萬平方米。
做好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搶抓政策窗口機遇,爭取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2個產業園建設項目獲批額度3億元;完成征地3578畝、拆遷面積8.27萬平方米,供應土地26宗2228.164畝,依法收回低效閑置土地143畝。實現新開工工業項目52個,竣工投產項目59個;25項區、市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9.7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7.51%。南寧教育園區(西片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8.69億元(2020年完成投資1.49億元),9所院校實現單體開工建設,其中廣西制造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東盟校區已建成并實現招生辦學。
補短板優環境。據悉,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全面排查清理12類負面有害信息,確保轄區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安全。整合各類媒體資源,構建完善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宣傳格局,圍繞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重點工作,廣泛開展宣傳,傳遞開發區好聲音,2020年累計在中央、自治區和市級媒體刊發稿件553篇、專版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