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高考滿分作文:中國劇變下的靈魂_1600字
發布《2017年山西高考滿分作文:中國劇變下的靈魂》(全文共1621字),更多2017年山西高考滿分作文相關文檔資源請訪問。
高考滿分作文歷來就是考生和家長關心的話題,每一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題目就成了大家熱搜的關鍵詞,小編為您整理了2017年山西高考滿分作文范文,供大家學習參考。
2017年山西高考滿分作文:中國劇變下的靈魂
(資料圖片)
美國最偉大的專欄作家李普曼認為:“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國家,那就去大學里和新聞學院的學生談談”。我愿意向你們介紹中國,順便可以檢驗一下這個結論的可信度。
調查顯示你們對“廣場舞”和“京劇”兩個關鍵詞很感興趣。很巧,它們都和文化有關。在這片正發生著炫目變化的土地上,它們的命運卻迥然不同:一個是劇變下新興的衍生品,一個因與變化格格不入而岌岌可危。
以中老年婦女為參與主體,聚集在公共場所,跟著音樂載歌載舞,這種休閑方式在中國蔚然成風。他們也走出國門,跳進了火車車廂,跳到了莫斯科的紅場、巴黎的盧浮宮。這和你們身邊認識的老人可能完全不一樣。
在中國的網絡上,將這一群參與廣場舞的主體人群稱之為“大媽”。這個稱呼你們一定很熟悉,因為她們會出現在你們的華爾街,會擔起挽救法國打折季的重任。只是你未必聽得出來這是略帶貶義的。
從中國古代的《紅樓夢》開始,賈寶玉就偏愛少女,覺得上了年紀的女人“面目可憎”,北京話用“事兒媽”去形容那些多管閑事的女人;對年輕女性形象的批評也是:“你這么年輕,怎么打扮得跟個大媽似的”。對“大媽們”,人們的態度并不友好。
在中國,女性的價值體現在家庭和子女,“自我”這個詞是模糊的。而到了“大媽”這個歲數往往是子女離家的“空巢期”,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心理學家稱之為“中年危機”。然而,廣場舞的出現,讓我對它能夠解決“中年危機”樂見其成。
廣場舞讓她們不再孤單,她會結識許多朋友,而不再總是受兒女瑣事的捆綁,她們將越來越接近“真正的自我”。我看到很多“大媽”因為融入了集體,變得活潑、快樂,有了個性。我相信,再跳上幾年廣場舞,會分化出更多的小集體,集體讀書、集體公益、集體旅游、集體唱戲……那時候,所有人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我想,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正在學習包容這種“探索自我”的熱情與活力,因為我們不愿意自己的嘲諷,讓他們再次回到死氣沉沉,自我模糊的生命狀態。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讓每一個人變成更好的自己,是我們這個國家劇變后真正想抵達的彼岸吧。
巨變之下,有的在誕生,有的在漸漸消亡。比如你們關心的“京劇”。這種咿咿呀呀的唱腔,變得與這個凡事追求“快”的時代越來越不搭調。不過,我這個圈外人,無資格斷言這種藝術形式未來的命運,卻愿意和你分享它的美好。
你去聽,程硯秋的《春閨夢》:“去時陌上花似錦,今日樓頭柳又青。可憐儂在深閨等,海棠開日到如今“,唱得人柔腸寸斷。
你去聽,《沙橋餞別》里唐太宗送唐僧之語:“過橋便是天涯“,相忘于江湖的蒼茫。
你去聽,《取成都》,成都王劉璋唱“西川文武刀刀斬盡”,悲憤蒼涼,滿腔憤郁。
京劇與中國的唐詩宋詞不同,以通俗白話示人,但仍然雋永、動人。京劇的詞還得配合著唱腔,我相信即使你對詞的理解不夠透徹,當你聽到那或古樸,或蒼勁,或柔軟,或細膩的嗓音,你仍會有自己的體悟。
說完這些,不知你發現了嗎?其實兩種文化的命運決定權,其實在于你,在于我,在于每一個人的態度。當我們懂得包容,懂得欣賞,懂得理解,它們會呈現出自己最美的樣子。
一個國家大抵也是如此,它由一個個具體的人創造。巨變之下,我們的靈魂和頭腦,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樣子。
說得差不多了,你覺得李普曼說的話還有幾分道理嗎?
很多年前,中國最富盛名的主持人白巖松去美國耶魯大學演講的時候說:“在過去很多年里頭,美國人似乎在用望遠鏡看中國,但是我猜測可能拿反了”。
為什么要用望遠鏡看呢,歡迎你們來到中國,用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了解最真實的我們!
2015年遼寧高考滿分作文六:故事之外的風采
發布《2015年遼寧高考滿分作文六:故事之外的風采》(全文共855字),更多2015年遼寧高考滿分作文六相關文檔資源請訪問。
故事之外的風采
科學家因幫助團隊奉獻獲得成功,攝影家因向世人分享美而獲得高度評價,電焊工因敬業奉獻成為一代大師,三種不同的職業,不同的人生,卻都在各自的領域讓生命綻放了異彩。他們的成功,源于對人生價值的詮釋,源于他們對職業的信仰和堅守。
作為科學家,其人生價值就是在科研技術上實現突破,創造讓世人矚目的成果,造福人類的生活;作為攝影家,就應該通過鏡頭記錄世界的美,并與世人分享鏡頭里抓取的美,給世人留下感動和美;而作為電焊工,其人生價值更應該是在自己的領域成為典范,成就為一代大師。
因為,這三種職業、三個人的人生價值從其職業定位開始,就已經注定了,而敬業奉獻無疑就是他們通向成功、實現生命價值的途徑。透過他們的成功故事,我們或許更應該得到這樣的思考:我們的生命價值是什么?怎樣讓生命像他們一樣光芒四射?
我們的生命說短暫也短暫,數十年光陰;說長卻也長,至少比其他一些生物而言要長得多。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自是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有些人說是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讓自己和家人生活更美好,有些人說生兒育女、承擔家的責任,還有些人說要為這個生于斯長于斯的社會留下點什么。
其實,這都可以算得上是生命的價值,價值本就無所謂大和小,全在我們是否對人生感到遺憾。青春如我們,恰是生命綻放的時刻,是人生當中最為精彩的時光。那么,我們究竟該怎樣詮釋自己的生命價值呢?我不由想起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話:“人有三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三種境界,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我們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性命,且只有一次,是活得精彩、轟轟烈烈,還是落魄、黯然無光?甘于平庸的人只有“性命”,優秀的人則多了“生命”,而卓越的人不僅有“性命”、“生命”,更有“使命”,他們的一生涵蓋了生存、生活和責任。
照此說,上文提到的科學家、攝影家、電焊工不就是卓越的代表嗎?他們不僅活得精彩,而且綻放生命的價值,詮釋了自身的責任和使命。那么,故事之外的我們呢?是甘于平庸,亦或優秀,還是要創造卓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