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西寧4月25日電 (朱麗 李江寧)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25日消息,近日,青海油田首批風力資源測試塔順利建成投用,并成功獲得了來自柴達木盆地東臺、東坪、牛東三個區塊測風塔的測風數據。
作為青海油田首批建設投用的三座風力資源測試塔,它們的建成投用填補了油田風能觀測數據的空白,不僅為油田“十四五”期間風能開發做了充分技術儲備,而且為油田未來風電場開發提供了數據支撐,標志著青海油田在風能資源利用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對于油田綠色低碳開發和新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今年初,青海油田鉆采工藝研究院積極組織開展科研項目《青海油田風力資源評價》,在收集、分析柴達木盆地現有風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中尺度風資源評估,合理劃分9個風資源評價區塊,利用先進測風技術,科學設計測風方案,充分論證現有主流測風技術在柴達木盆地的適應性,優選出東臺、東坪、牛東三個區塊立塔詳測。
“經過前期的充分準備與近半個月的有序施工,4月7日,首批三座測風塔已圓滿完成施工并開始測風。”鉆采工藝研究院集輸(新能源)工藝研究所馬元博介紹說。
風力發電是現今主流的綠色電力供應模式之一,具有單機規模大、發電成本低等優勢。近年來,風電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光伏風電耦合供電已成為克服新能源電力波動性的最主要手段,風電場的建設與風電的多場景應用,在油田綠色轉型、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的各個進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歷經68年勘探開發的青海油田,生產能耗主要以天然氣和電力為主,占青海油田全年綜合能耗的98.4%,且能耗長期居高不下。為了降低生產能耗,青海油田通過推廣節能技術、優化生產工藝、開展清潔替代能源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柴達木盆地地域遼闊,風資源豐富,風電發展前景廣闊。數據顯示,青海油田生產區域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在50至200瓦每平方米之間,風能可利用時數在3500至5000小時之間,發展風能等清潔能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為了充分利用盆地風光資源,做好清潔電力生產基地建設,青海油田在開展光伏清潔電力項目的基礎上,結合礦區資源稟賦,積極開展風電開發工作,為了保證《青海油田風力資源評價》項目評估的精準性,三個區塊3座測風塔將運行一年,預計獲取測試數據15萬余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