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醫保談判主要針對未進醫保目錄的新藥、新品種,對于已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來說,企業自主調整藥品價格更多屬于市場行為,是出于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的考量,提前降價與醫保談判之間沒有絕對的關系。”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
5月5日,黑龍江、云南、四川等多省集中采購網發布企業申請藥品降價的通知。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不完全統計,本次藥品掛網價格下調0.01~1191元不等,部分藥品降幅最高達98%。
(相關資料圖)
根據黑龍江省藥品集中采購網5月5日發布的《關于2023年(4月份)企業自主申請價格調整信息公示》,在41家企業的72批降價產品中,有13個產品的降幅均超過80%,降幅超90%的有5批藥品,分別為浙江弘盛藥業有限公司的他克莫司膠囊(2個規格),Laboratorios Lesvi,S.L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四川依科制藥有限公司的富馬酸亞鐵顆粒,江西德上制股份藥有限公司的大黃通便片。其中,浙江弘盛藥業的他克莫司膠囊從702元/盒降至14.3821元/盒,降幅達98%。
5月5日,云南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對38批藥品降價情況進行公示,有應用于腎臟疾病、抗過敏、抗感染等常用對癥藥品,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散等。其中,海南通用三洋藥業有限公司的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從1376元/盒降至185元/盒,降幅超過80%。
四川省藥械集中采購及醫藥價格監管平臺也在5月5日發布了部分藥品降價的通知,調低了9種藥品的聯動參考價格,降幅在0.15~25元不等。
每年醫保談判企業的申報時間一般在7月~8月份。史錄文指出,隨著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這套醫療改革“組合拳”不斷落地,近幾年藥企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市場放量,部分藥企也愿意擠掉藥品營銷費用等“水分”,通過自主下調藥價獲取更多市場機會。
另外,史錄文表示,由于所有進醫院的產品都需要在醫藥采購平臺掛網銷售,藥企也會評估自身產品的市場反響情況,若競爭力不佳,也會主動通過調整掛網價格,推動市場放量以及持續擴大整個市場總量。
責編:李益萌
主編:邱越
校對: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