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摞泛黃陳舊的報紙、一段段風云激蕩的歷史、一篇篇時代變遷的報道……在方松街道江誠苑小區,有這么一位報紙愛好者孫根木,他埋首報紙收藏逾一甲子,僅相關主題性的集報剪報就達1000多冊。對孫根木而言,不僅于一紙墨香中與時代同頻共振,也因此收獲了多彩的人生。
與報結緣六十余載
“這份1961年的《解放軍報》,是我在部隊當文書時收集的。”孫根木指著面前一張邊角泛黃的報紙告訴記者。當時,孫根木剛到部隊,為了方便寫作查閱資料,他開始接觸報紙,其中的知識讓他如饑似渴,報道里的廣闊世界更令他大開眼界。
(資料圖片)
“當時為了讀報,經常跑連部,找機會翻閱包括《鐵道兵》《解放軍報》等在內的各類報紙。”在孫根木看來,通過這些報紙,他感受到時代的脈搏。“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讓我感到很充實。”他說。
對很多人而言,報紙的壽命只有一天,而在孫根木的心中,相關報道的生命力遠不止于此。一份報紙讀完,他會把有價值的內容剪下來,再分門別類貼起來,裝訂成一本本資料。“我那時愛剪貼,一把剪刀、一瓶糨糊就可以疊起剪貼本,而這些剪報對后期深度了解相關知識,以及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都很有益處”孫根木表示。
報紙見證歷史變遷
“巾幗紅軍憶長征”“共和國文學的經典記憶”“錢學森回國歷程”“上海1931”……翻看孫根木的剪報集,不同時期的相關內容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為了便于后期翻閱,他還將這些剪貼本劃分為時事政治、文史資料、法律知識、抗戰資料等大類,然后裝箱存放。
看報、集報剪報和分類,每天花費孫根木不少時間,但他樂在其中。“每個人都有其搭建知識框架的方式,報紙對我來說就是學校和老師,也是廣闊世界里的寶藏。”孫根木說,他是《松江報》的忠實讀者,在這里他熟知了松江的人文歷史,見證了松江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我從部隊轉業到松江的時候,松江公交線路只有5條,如今不僅實現了村村通公交,軌交9號線和有軌電車更是極大方便了居民們的生活,不久的將來,隨著松江樞紐和軌交12號線西延伸段的建成投運,居民們的出行將進一步提速。”他說。
捐贈藏報分享知識
“這片櫥窗里展示的是黨的二十大的相關報道,都是我和鄰居們一起張貼的,讓大伙更好地了解國家大事。”2002年退休后,報紙為孫根木搭建了更多與外界交流的平臺。“十多年前我就在社區每月開展兩次‘陽光讀書會’活動,為鄰里們讀書讀報,分享我從報紙上了解到的時事政治和養生知識,我還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宣講團成員,會定期給大家作一些政治形勢和松江本土人文的報告。”孫根木表示,雖然他今年82歲了,但越活越充實。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今年,孫根木將自己62年來收集的報紙,全部無償捐贈給了江虹居委會。“這些報刊跟隨我這么多年,雖然有點不舍,但能提供給廣大居民了解歷史、查閱資料,我覺得更有意義。”他說。
“你看,這是2004年7月11日的報紙,當天我們小區第一次由居民直接選舉產生居委會,好珍貴。”自從孫根木的藏報被江虹居委會收藏并在江誠苑小區活動室展出后,這里更熱鬧了,居民們空閑時常來這里尋找“舊時光”。江虹居委會工作人員施冬伶表示,這些報紙是一筆無價的財富,社區會接手做好報紙的歸攏、收納、分類工作,供廣大居民翻閱,并引導居民做好保護,最大程度發揮這些報紙的價值。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