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銀行存款利率整體呈下行趨勢。原先,還可能找到4%以上利率的3年期定存,然而如今,一些3年期定存的利率甚至都降到3%以下了。但是面對存款利率的下調,有很多人依然熱衷存3年定期。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人們不想拿高息了?其實并非如此,答案來了。
(資料圖片)
1、剛性兌付被打破
這幾年,伴隨著存款利率的下調,剛性兌付也被打破了。如今,人們若選擇理財、基金、股票等,均是有損失本金的風險的。而銀行定期存款雖然利率下調,但其安全穩妥,起碼能確保本金不失。
2、通脹
近兩年,我國均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若一個人的資金收益率水平低于這個水平,有可能難以跑得贏通脹。隨著存款利率的下降,選擇2年期及以下的定期存款,很難再享受3%及以上的存款利率,所以客觀上是需要人們盡量要有一筆3年期及以上的定期存款的。
3、3年期定存比5年期流動性風險低
那么為什么不選擇利率有可能更高的5年期,反而是選擇3年期呢?這主要是由于定期存款如果不持有到期,是要按活期存款的利率計息的。相比較而言,存入3年期定存,比5年期更容易持有到期。
4、大額存單和儲蓄國債不好搶,且各有局限
還有人會問,那么同樣是3年期的保本打理方式,也可以選擇大額存單或者是儲蓄國債啊,為什么還是熱衷于存3年期定存呢?
這主要是由于,相比較而言,3年期定期存款的額度比較多,幾乎隨便去一家銀行,都能存到。但是大額存單和儲蓄國債的額度卻是十分有限的。對于很多人來說,想存大額存單可能等好久都搶不到,每期儲蓄國債的發行也基本是需要搶的,并不是那么好存到的。
另外,大額存單和儲蓄國債也各有自己的局限性。就比如大額存單的起存門檻就太高了,起碼也要20萬元起存,很多人根本達不到這個起存門檻。而儲蓄國債的門檻雖然低,可是當持有時間不滿半年的時候,是沒有利息的。而如果存了3年期定存,不慎提前支取了,好歹還能到手活期存款的利息。
綜合上述這些理由,也難怪即使存款利率下調,依然有人熱衷存3年期定存了。只不過,3年期定存也有著自己的缺點,是不容忽視的,也即其依然有著提前支取的流動性風險,且利率水平不算太高。
鑒于此,其實也可以試著引入一些其余的增值方式。就比如當下余額寶收益率回升,可以試著引入余額寶來打理資金。或者也可借助一些外貿經濟平臺的代銷,10萬每月得1000元利潤。
總之,3年期定存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縱然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依然深受很多人的青睞。那么你有沒有存3年期定存?為什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