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中國乒乓球協會在官網公示了《乒乓球項目2024巴黎奧運會參賽選拔辦法》。國乒的奧運選拔也效仿日本隊,將有章可循。簡單地說,中國乒協設定時間段,今年5月8日到明年5月7日,各級別大賽前三可獲得相應積分,到時候積分最高的兩名球員上巴黎奧運單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內定與公開透明
中國乒協在今年單項世乒賽前,公布這個巴黎選拔體系,意圖從根本上解決困擾國乒多年的奧運選拔方式問題。國乒以前的確認方式是內定,從近20多年奧運會實戰效果看,似乎問題也不大,但每次奧運前關于誰上誰不該上的爭議不斷。
日本隊的整體實力和水平遠在中國隊之下,但他們整體上升勢頭很強,特別是女隊。日本乒協目前正在實施的奧運選拔體系,給了國乒很大的啟迪。國乒新推出類似的奧運選拔體系,一開始肯定有許多細節不完善,但整體來說對一線球員是好的,大家基本上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二、老將是否繼續護航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起,國乒或明或暗,在奧運戰略上就有沿用功勛老將護航的潛規則。有些戰例護航很成功,比如08年的張怡寧,2016年的李曉霞、張繼科。但很多的時候,引起外界的爭議最多的就是老將的使用。東京奧運會前,丁寧還能不能繼續上單打一度是焦點,后來到了奧運賽場混雙丟金,促使國乒臨時利用規則用王曼昱換下劉詩雯,才確保了女團衛冕。
國乒新的奧運選拔體系,對老將沒有優惠也沒有政策打壓。不論你年齡如何,過往戰績如何,能在奧運前一年的各級世界大賽里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績和狀態,就可以繼續奧運單打。
三、世乒賽單打冠軍不一定能上
德班世乒賽要開賽了,以往國乒公布的“奧運前最后一屆單項世乒賽冠軍上奧運單打”的慣例,在新的選拔體系下就不存在了。但不是說,德班單項冠軍對巴黎陣容就沒什么影響了,畢竟單打冠軍有4000分的巨分。
本段說的那個慣例,實質是2016年里約名單確定前,國乒高層對為何丁寧上奧運單打而當時女單世界第一劉詩雯落選的一種解釋。就是說,外界需要一個說法,國乒高層就順勢給這么個說法而已。當然,以一個世乒賽冠軍定奧運名單,這本身也缺乏科學性。目前這個政策很好,世乒賽冠軍很重要,但不是絕對重要,能不能上奧運看未來一年內整體的表現。
四、替補有機會逆襲嗎
參加德班單打的男女各5人,站到了競爭巴黎單打門票的第一線。也有球迷指出,對休斯頓沒奪冠的馬龍、陳夢有些微利好,對休斯頓冠軍樊振東、王曼昱不利,休斯頓不算分對他們來說有點虧。大家關注的最大方面是,男線的梁靖崑、林高遠,以及女線的王藝迪、陳幸同,有沒有因此逆襲上位的機會。
要搶占先機,首先德班之戰必須打好。不一定非要奪冠,亞軍也有2000分。現在國乒還沒正式公布亞運會名單,亞運會單打上哪些人,如何選拔,這是德班世乒賽后的國乒焦點,畢竟亞運會單打冠軍的積分高達3000分。國乒高層在新公布的奧運選拔體系之外,如何拿捏、控制節奏,可能很大程度就是在主力球員的大賽參賽資格上。
與亞運會積分相同的還有單項世界杯及WTT大滿貫,單項世界杯今年年底將恢復,今后大家計算大滿貫不用糾結少一個單項世界大賽了。單項世界杯只能上兩名球員,實際上到今年年底這兩個大賽打完,哪些球員上巴黎的單打基本上就定下來了。
五、對王楚欽孫穎莎挑戰大
這個新的奧運選拔體系,對已經34歲的馬龍、已經29歲的陳夢的體能是很大的挑戰,畢竟年齡和傷病的問題是老將最大的坎。但這個新選拔體系,對混雙核心王楚欽孫穎莎的考驗相對是最大的。
還記得上個奧運周期,奧運會前許昕幾乎每次公開賽都當勞模吧。王楚欽孫穎莎基本上是內定的混雙第一單打,而且兩人還肩負團體雙打的重任。未來一年內,頂級公開賽這兩人很多時候都將面臨三線作戰。這就是伊藤美誠最近抱怨最多的事,選拔賽過多過細,勞累以及傷病對球員的多重壓力是難以想象的。
六、世界排名也重要內定范圍縮小
新的選拔體系,明年5月7日混雙世界排名定混雙參賽人選,目前看大概率就是王楚欽孫穎莎。明年5月7日,算國乒內部定的這個奧運積分,前兩名上單打,若有積分相同者按到時候世界排名定名次。
中國乒協明確規定,如果混雙、單打名額確定后,男女兩線出現不足3人情況時,國乒高層再根據實際情況內定第三人。王楚欽、孫穎莎如果想在巴黎奧運會上,追求三金王夢想,未來一年內要承受住很大的壓力和強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