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
韓國頻頻釋放對華不友好信號,在涉華議題上跳的很歡,但兩國的貿易數據卻給了韓方一記重拳。
(資料圖)
據觀察者網報道,日前,韓國國貿協會發(fā)布了今年前三個月的出口數據,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韓國對華出口的商品總額為382億美元,同比暴跌了28.2%。而這主要在于主要產品的對華出口都出現了大幅度下降,比如占大頭的半導體出口,下降了44.6%,汽車零部件的出口也下滑了34%,鋼鐵和顯示器也分別出現了23.9%和52.8%的負增長。
(韓國半導體出口下滑明顯)
面對這么嚴重的下滑,韓國方面不可能不著急,不過出人意料的是,他們沒有從自己方面找原因,而是第一時間抱怨中國,聲稱對華出口下降是因為中國經濟復蘇緩慢,需求乏力。不久前,該國產業(yè)通商資源部的部長也在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重新開放之后,經濟復蘇來得比預期要慢,這是韓國經濟復蘇的障礙之一。
然而,韓國的這番說辭,明顯是在避重就輕,甩鍋中方。以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為例,中國進口貿易總額的確在總體上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在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對華出口是下降最嚴重的就是韓國,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韓國自身以及其背后的美國。
(尹錫悅與拜登)
其實韓國貿易協會早就發(fā)現,近幾年來很多韓國商品在中國的人氣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很多原本受歡迎的韓貨,如今已經少有人問津,對于這種現象,《朝鮮日報》也早就給出了解釋,是中國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壯大,擠占了韓企的市場份額。隨著中國的技術進步以及自立程度的提高,的確讓韓國汽車、電子、化工等各產業(yè)的出口都面臨著激烈競爭。
(中韓貿易往來)
另一方面,韓國與美國的關系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中韓之間的貿易往來。自從尹錫悅上臺以來,韓國為了討好美國已經變得毫無底線了,包括尹錫悅在內的韓國高官,不僅頻繁釋放對華強硬的信號,還在涉及中方紅線的問題上口出狂言,嚴重損害了中韓關系,也讓韓方付出了代價。雖然中方并沒有宣布經濟方面的反制措施,但市場和消費者自己會作出選擇,今年1月,《韓國日報》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直截了當地指出,韓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不斷下降,是因為美國激起了中國的愛國情緒。
而且更重要的,不論尹錫悅怎么低三下四地討好拜登,在關鍵時候,美國考慮的仍舊只有自己的利益,從不管盟友死活。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美國芯片沒有通過安全審查而被中方下禁令之后,美國第一時間就警告韓國,不準趁機增加對中國的芯片出口,搶占美國的市場。
(美光芯片)
韓國在經濟上有多依賴對華出口,他們其實心知肚明,有韓方的行業(yè)人士就直接表示:中國是韓國企業(yè)不能放棄的市場。
韓國本來就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額連續(xù)8個月下滑,已經嚴重影響到韓國的經濟增長。最新消息顯示,韓國央行已經下調預期,該國今年的GDP大概只有1.4%的增長,在韓國經濟持續(xù)疲軟的情況下,如果對華貿易再一直斷崖式下跌,對韓方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韓國與其在這里抱怨中國,不如好好想想該如何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