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群里看到周筠老師征集小孩教育相關的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變得有內驅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光是小孩教育,個人成長、團隊管理都存在內驅力的問題。
內驅力是什么?
內驅力是指我們做某件事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從個人內在的、自我發起的動力,而不是因為外部的獎懲。例如:
周末約朋友一起去打球,是因為喜歡打球本身,這是內驅力在起作用;員工因為怕扣 KPI 而加班干活,這是外驅力所帶來的結果。下面談談對小孩教育、個人成長和團隊管理的自驅力的一些思考。
小孩教育記得我小時候,經常聽到家長在耳邊說:“要轉變思想,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當時理解不了,還是該玩玩,該鬧鬧。現在就變成了我對女兒說這些話了,同樣,女兒也理解不了。
小學階段課程少、內容相對簡單,家長只要有監督,耐心對作業進行輔導,小孩成績不會很差,但如果沒能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到初中、高中就會被拉下。
之前看到過一個 UP 主講,小學六年就是用來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不用太在意考試的分數。我覺得很有道理,這里的學習習慣就是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好的學習方法。
我們希望和孩子之間平等地溝通、交流,但我們和孩子的經歷、認知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我們認為很簡單的道理和正確的行動指南,孩子不會去踐行,甚至會反抗。
獎勵和懲罰應該是我們常用的手段,例如:女兒的畫畫班有暑期的北京游學活動,女兒非常想去,我們可以用這個作為她期末考試結果的獎勵,可能為了得到這個獎勵,女兒會很認真對待學習一陣子,但如果某一天,她不想去北京了,學習的興致也會沒了。
李松蔚在得到的《心理學通識》課程中提到:
1、獎勵有可能弱化一個人的內部動機。
2、并不是說不能獎勵,但要在動機上強調內驅,在物質上給予回報。
3、給一個行為設置適度的障礙,反而更有助于發揮自己的內驅力。
有意識的讓孩子多運動、多閱讀,對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會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有一本書就叫《培養孩子從跑步開始》,最近準備看看。
現在培養女兒仍然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但沒那么焦慮了,離小學畢業還有 3 年,三年養成一個習慣時間上來說,應該足夠了。
個人成長在同事眼中,我算是一個比較自律的人,能堅持早起、堅持跑步、雖然文筆不好,也能堅持輸出點文字。
這些都是因為內驅力導致的嗎?也不盡然。很多時候也會使用獎勵、倒逼等各種方法。
拿跑步來說,很長一段時間,我享受跑完后大汗淋漓的暢快,但跑步的過程沒有覺得很愉悅,最后分析原因,可能是過于追求配速,導致大量出汗的同時也非常累。
今年 5 月后,氣溫逐漸升高,我改變了跑步的方法,只管心率,不管配速,將心率控制在了 140 左右,有時碰到 30 多度的氣溫,天氣悶熱,也跑得很舒服。就這一個小小的改變,這個夏天的跑量我不擔心了。
最近在看一本書:《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書中最后一個部分介紹通過營造路徑來進行改變。我跑步將關注配速調整為關注心率,其實就是營造了一條新的路徑,讓跑步變得愉悅了,有想去跑的沖動了。
團隊管理德魯克說過:“管理是最大程度地激發他人的善意”。這個善意是指激發員工的成長性思維,提升每個人的內驅力,讓每個人看問題能更長遠,而不是只顧眼前利益。
團隊中每個人的個人成長、工作經歷、興趣愛好都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自身的需求也會不一樣,不能用同一套方法對待每個人。
胡蘿卜加大棒可能是很多團隊中的管理方法,就是通過 KPI 制定獎懲機制。但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最大的特點或者說是缺點,都是來自外部刺激。人對外部刺激的應對機制是增強免疫力,用多了就沒效果了。
但即便是胡蘿卜加大棒的模式下,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1、具體化: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需要具體,不要說表現不錯、進步很大這種模糊的評價,只有具體化才能讓每個人知道方向和目標;
2、公開化: 拿獎勵來說,被獎勵的人會受到更大的激勵,同時也會讓其他同學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被認可的;
3、及時性:發生事情后,需要立馬作出獎勵或懲罰的反饋,這樣效果會更好,否則一段時間后,再拿出來說,都沒啥感覺了。
上面的模式終究會失效,因為獎勵會弱化一個人的內部動機嘛。所以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員工有內驅力,我相信團隊每個人都是想進步,想要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當然,也可能有那種混日子的,就不在討論范圍了。
那怎樣能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呢?
1、做感興趣的事。最近制作產品宣傳視頻,這本來不屬于產品經理的事情,但和我們團隊的一位產品經理溝通后,表示愿意嘗試,因為對產品理解比較深刻,也對視頻制作有興趣,周末還主動在家進行剪輯和調整。最后效果得到大家一致稱贊,我想這就是興趣導致的內驅力。
2、提升專精度。前些年有一次年終一對一溝通,有一位同學說,平時安排的工作過于簡單,沒有挑戰,覺得很沒意思。當團隊成員的能力提升后,工作安排也需要與之匹配。而且還要根據每個人的興趣進行培養,讓每個人都能變得更專業,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這樣就會帶來更大的滿足感和更大的動力。
3、意義和使命。舉個簡單例子:安排給開發的任務不能只是這個做個列表,那里加個按鈕,需要強調這些功能背后的邏輯、業務背景,以及能給客戶帶來什么樣的利益,這樣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才能體現。
4、放權。適當放權,讓每個人有更多的自主權,而不是在被動的做事。參與感越強,做事的動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