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來源 |水木然專欄(ID:smr669)
【資料圖】
袋鼠說
選你想讀的深度好文
1.中國的高考是最偉大的發明,如果我們完全采用西方的教育,中國底層的人會更難實現自身的價值。在西方社會實踐活動都是花錢買來的,富人只跟富人玩,好的資源只找好的資源,窮人只跟窮人好。如果我們采用西方的教育方式,中國更沒有希望。
2.中國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最根本的區別是,不管富人的家庭還是窮人的家庭,永遠把你拉到同一個起跑線上。窮人和富人的孩子都要通過讀書和考試,用分數來決定一切。這就把孩子的家庭關系給剝離掉了。
3.中國之所以公平,就體現在我們會永遠給底層人留一條上升的通道。西方的教育看似公平,但其實是對富人的公平.
4.有一種最無恥的聲音是勸窮人放棄讀書,中國的廣大底層人,請永遠不要放棄讀書,務必謹記!
5.在西方只要有錢,可以買到一切,法律為你服務,醫療為你服務,所有的資源都為你服務。但是在中國有錢是不行的,無論是教育,法制等等。在中國只有錢是不行的,在中國錢和權是平衡的,是互相制衡的。比如你去泰國去緬甸,只要你有錢,沒有事情是擺不平的,但是在中國不行。
6.在中國錢和權是并列的,是制衡的。在西方沒有東西能跟金錢制衡。中國是太極,是陰和陽。
7.中國的古代,主要看文章,一篇文章可以看一個人的格局,可以看一個人的思維。一篇文章就可以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
8.我們看到的不公平,也是某個范圍內的不公平,而我們看到的公平,也只是某個范圍內的公平。
9.我們要一陰一陽地看待一件事,凡事都有兩面性。
10.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一定要讀最好的文章,中國的小孩永遠不要放棄讀書,永遠只讀一流的書,一流的文章。
11.提升認知有捷徑:永遠讀一流的文章,一心背誦圣賢書。永遠只讀一流的書,一流的文章是有能量的,小時候讀書會有朗讀,讀著讀著就和作者同頻了。
12.早讀課,非常有用,朗讀,讀著讀著跟作者同頻了。很多天才的文章都在《古文觀止》收錄著 ,都是作者在某種心境下寫出來的。都是他的元神在寫。比如梵高在畫,其實不是他在畫,而是他的元神在畫。一流的文章都在心流情況下寫出來的。
13.人在喝醉酒的時候,不是人在說話,是你的元神在說話。
14.中國的教育不是順境教育,而是逆境教育,是挫折教育,讓我們在逆境中提升自己。
15.中國古代人只靠一篇文章,獲得了很多機會。蘇秦、張儀、商鞅都是靠寫文章獲得君王的關注的。現代也是這樣的,許多人只靠一篇文章就火了。所有推進歷史文明的文章都被《古文觀止》里。
16.白話文革命的價值在于,普通人也可以識字讀書了。古文是高高在上的,古文當時是寫給地主家庭,寫給有知識的人看的。而普通人是種地的,是沒有機會讀書的。古代的文章更有力量,現代的文章是更范了。
17.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讀著讀著就跟作者同頻了,比如讀《道德經》,讀者讀者彷佛有一種跟老子對話的感覺。
18.要么不讀書,要么讀經典書,平時刷的短視頻,短視頻嚴重影響我們的想象空間和獨立思考能力。
19.春秋時期的詩經,唯美又簡短;到了唐朝是唐詩,流行五言和七言,字數長一點了,到了宋代開始流行宋詞,內容就更長了;到了元朝就是元曲了,內容又長形式更豐富了,到了明清時代就是小說了,而現代就是電影了,所以人類的文學形式是越來越長,越來越復雜的。
20.短視頻時代,人的智商在集體倒退,因為我們是被算法投喂的。讀一首唐詩大腦里可以想象一副畫面,而短視頻是直接給你畫面了。所以小說往往比電影精彩,原因就在這里。電影怎么拍都不可能比小說精彩,因為小說更有想象空間。而電影是直接把畫面給你了,反而沒有想象空間了。
21.短視頻是沒有能量的,它會消耗你的能量。
22.《詩經》里有很多戀愛故事,許多真愛的表達。現代人一點都不浪漫了,現代人活得像機器人一樣。
23.現代人活得毫無意義,現代人和古代人完全是兩個品種,古代人種天耕地,每天花前月下寫詩,下棋吟詩作樂。現代人每天忙個不停,日夜奔波,活得非常累,麻木不仁。中國現代人要活得有意義,必須要向古代人學習一下。
24.李白和杜甫相遇第一件事就是找神仙去了,他們去山東找神仙去了,找了大半個中國,李白歸了道家,杜甫歸了佛家,非常好玩。
25.每一首詩的背后都是一種能量波。
26.好的書是一種陪伴,當你感覺低落的時候,可以從書里吸收能量。
27.好的朋友一個就夠了,好書一本就夠了。好的朋友可以每天陪伴,沒有價值的書不要看。把值得的時間和感情,花在值得的地方。不值得的人,一分鐘都不要花。
為什么要人間清醒,做人不是要難得糊涂嗎?到底是人間清醒重要,還是難得糊涂重要?
其實,一個人極致清醒的表現就是難得糊涂,高明到極致就是到中庸了。所以高明重要,還是中庸重要?其實高明和中庸是一體兩面的。就像太極的陰和陽。這也是人間清醒和難得糊涂的關系。
好多人說,我是難得糊涂,也有很多人說自己是中庸,其實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中庸了,或者覺得自己難得糊涂,其實都沒到最高境界。真正的糊涂是不知道自己糊涂了,這才是最高境界。
絕大部分人不是難得糊涂,而是真糊涂,不是中庸,是平庸。真的做到難得糊涂的時候,其實是不知道自己糊涂的。這是糊涂的最高境界。
如果想難得糊涂,要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人間清醒。清醒到極致,物極必反了,就糊涂了。沒有清醒過的人,是不可能糊涂的,那是真糊涂。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中國的教,有許多可取之處,在中國讀書比較好的人,都是底層邏輯打得比較牢的人,于是才有了頂層的認知,就是底層邏輯決定上層建筑。很多人看不懂中國的孩子為什么要拼命讀書和考試。其實是就是讓大家把底層邏輯打牢。
比如有許多物理、數學公式、以及很多字的用法,是基礎的基礎,這些東西越牢,越容易升華。中國教育最可取的地方是讓每個人把底層知識打牢,然后等你到了社會的時候在自己去悟。底層邏輯越牢越容易悟道。
我們為什么要學數學,數學公式是間接地把人的思維拓展開了。比如一道題有沒有各種解法,相當于一個問題能不能多個角度去看待。一個件事,能不能找到多種方法,這些能力是我們讀書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
比如物理,就是教我們怎么通過表相看到本質的。孔子有句話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實很多知識我們每天都在用,但我們已經麻木了而已。
比如能把一件事說明白,是不是跟語文成績直接相關?古代考試,一篇文章可以定終身。一篇文章可以看一個人的格局和一個人的認知。看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就可以看一個的思維能力。
所以我們在講底層邏輯和頂層認知,這些在我們讀書的時候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成年以后,還能不能補底層邏輯,其實是比較難的。除非他喜歡看一些歷史、科學等書還可以補一補。
如果我們的底層邏輯不牢,我們的認知水平很難上得去。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忘記讓孩子好好讀書。好好讀書這件事,永遠都是正確的。好好讀書,好好考試,不要問有沒用。很多人做事喜歡上來就問有沒有用?
什么叫有用?干脆直接把錢給你好了,這叫有用。物理有用嗎?化學有用嗎?數學有用嗎?其實都沒有直接的有用,但他們都是間接用得到。無用方為大用。
讀書的時候,就好好把書讀好,到了社會了,結合讀書學點東西。里應外合,而慢慢悟到了,長大以后才會慢慢明白,認知是這樣形成的。
年輕的時候怎么把基礎知識打好,長大之后再結合自己的閱歷,形成自己的認知。獲取知識的能力往往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知識是死的,能力才是活的。讀書的意義不是讓我們直接獲取知識,而是提升我們獲取知識的能力。
什么叫教育?把你所學的所有東西都忘掉,剩下的東西就叫教育!
問:什么叫遠見?
答:把一堆錢和香蕉放在猴子面,猴子肯定會選擇香蕉, 是因為猴子不知道錢可以買更多香蕉。同樣的道理,在我們面前擺著一堆錢和智慧,大部分人會要錢,不會要智慧,因為我們不知道智慧可以換更多錢。
所以我們嫌棄猴子沒有遠見,其實人和猴子是一樣的。
這個世界上,錢的能量超越99%的東西,只有三個東西是錢買不到的,一是健康,二是智慧,三是真愛。這三個東西的維度比錢高,錢只能買到維度比它更低的東西。
我們物質享受層面,錢都可以買到,甚至情感層面,情緒層面,都可以用錢買得到。但是再往上的層面錢就買不到了。
有認知的人,隨時都可以換成錢,只是看他要不要去干而已。
錢是你創造價值的變現,絕大部分人想要眼前的東西,不想要背后的東西。所以有一句話說菩薩畏果,眾生畏因。絕大部分人只看結果,卻從不愿意忍耐過程。
問:閱歷跟認知有必然關系嗎?
答:《道德經》里說:不出戶以見天下,圣人是不見自明,不聞而知,不為而成。真正厲害的人,足不出戶課知天下事。鬼谷子、張良、姜子牙都是這樣的。這幫人,不是用眼睛看世界,是用心看世界。
你從來沒有見世界,哪來的世界觀?這句話還不夠狠,狠的是這一句:如果你的思維打不開,走到天邊都是囚徒。
環游世界的人就一定有見識了嗎?未必!如果你的心打開了,思維打開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時見世界。如果你的思維沒有打開,你走到天邊,飛天月球上都沒有用。
怎么才能找到自己?
答: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干,也會有不同的結果。找自己就是找自己的快樂,找自己能產生共鳴的狀態,找自己產生心流的狀態,找到自己忘乎所以的狀態,這叫找自己。
如果一件事,你魂里夢里都想干,別人干很痛苦,你干起來很快樂,說明這事是你的天賦和特長所在。就像李小龍練拳、劉翔跨欄、姚明投籃一樣,一定要找到別人干很痛苦,但自己干起來很快樂的事。
問:什么叫開悟,開悟有什么特征?
答:上來就談開悟,往往沒有開悟,真正開悟是不會談這兩個字的。對開悟還有執著,說明這個人沒有開悟。
比如當你在談“空”,還在追求“空”,說明還沒有做到空,還對“空”有執念,這怎么能叫空性呢?
抵達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叫開悟。非常輕松自如,同時還沒有越界。他自己感到非常輕松,還不越界,孔子也是到了很大年齡才悟道。
與其追求開悟,不如追求開心。真正的開心到極致就開悟了。享受當下每一刻,就往開悟的方向去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忽然發生的事,也沒有偶然的事情,只有偶然知道的結果。所有的事,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看有些人突然發財了,忽然成功了,其實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只是你忽然看到而已。
問:主動吃苦是什么意思?
答:吃苦有兩種,主動吃苦和被動吃苦,如果主動吃苦多一點,被動吃苦就會少一點。因為人的一生苦難是恒定的,反正就這些苦,這里多一點,那里就少一點。
比如運動的苦,健身的跑,讀書的苦等等,吃多了,其他的苦就會少一點。長期主義也是一種苦,這種苦多吃了,以后其它的苦就少吃一點。如果你一直在走捷徑,就是回避苦難,出來混總有一天是人還的。該你吃的苦,一分都不會少。
真正的聰明人都在下笨功夫,陰和陽結合才符合道。如果是聰明的人,再找捷徑就是兩個陽在一起,就不符合道了。比如曾國藩的打仗技巧:結硬寨,打呆仗,有把握再打,沒有把握就不打,寧可當縮頭烏龜都不打,這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司馬懿也是這樣,被罵是女人都不出手,要有絕對的機會才出手,沒有絕對的機會,寧可耗也要耗著你。《孫子兵法》叫謀定而后動,而笨人每天都在找捷徑,每天都在想著怎么以少勝多,想要一戰扭轉乾坤。
所以,聰明人都是步步為營的。舉個例子,我有5000人打你50000人,該怎么打?《孫子兵法》里這樣說的:首先先派1000人把你的隊伍打亂,慢慢再去拆分你,就不斷地打游擊戰。然后瞅準機會,派一個3000人的隊伍去打你1000人的隊伍……然后一種創造這種以多對少的機會。這才叫以少勝多的打法。其實是創造條件地以多勝少。所以很多人對以少勝多是誤解了,總以為搞個什么奇謀妙計一樣,這是對經典書的誤讀。
你要有量變,再去期待質變。所有的頓悟,看起來是一瞬間,事實上量變積累的結果。
所有的事情,是長期積累的結果。看到有一些人瞬間開悟了,忽然成功了,忽然發財了,其實都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你忽然看到了而已。
問:錢和水這兩個東西是最接近于道的,為什么?
答:五行里,水是代表財運的。水和錢有很相近的品質和性質。比如互聯網時代,有流量的地方才會有生意,而流量的本質其實就是水。而流量的背后就是錢,所以水就是錢。
水和錢的性質非常接近,靈性都很高,越懂它的人,會越接近你。水利萬物而不爭,他對任何人都有好處。錢的本質就是水,當一個人像水一樣被需要,你就是錢。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像錢一樣被需要。
很多人想不通,圣人為什么不去賺錢,因為他們本身把自己活成了錢的樣子,他們就是錢,當你像錢一樣被別人需要的時候,你本身就是錢。
我們要經常想一下自己有沒有被別人需要,被多少人需要?當你能被一百萬人需要的時候,你會賺很多錢。當你只能被一個人需要的時候,你就只能賺一個人的錢。
為什么你是想掙錢,越掙不到錢?
1.因為只盯著結果,他不看因。無心插柳柳成陰。當你只想把事情做好,反而好的結果就來了。
2.追一匹馬最好的方式,不是拼命地追,你越追他越跑。而是種一片草,把草種好了,馬自然就過來了。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3.很多人只想到結果的時候,大腦反而就限制住了。這個邏輯,適用于任何地方。
4.當錢值錢的時候,別人需要你。值錢是錢找你,掙錢是你找錢。人找錢是很辛苦的。錢找人比較輕松。錢像水一樣到處跑,你怎么可能追得上他呢?
問:為什么說中國人的文化是最符合天道的?
中國的文化是永遠會偏袒弱者。高考就是符合天道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賒不足而奉有余。天道是把強的變弱,弱的變強。而人道是相反的,把弱的變得更弱,人都是巴結強的。
只有中國是這樣。比如私家車和電動車相撞,中國會有意偏袒電動車,但是在國外是不一樣的,誰違法就處理誰。
弱的變強,強的變弱,就生生不息了。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
90%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只是為了湊數的。我們要允許別人做自己。這個世界無論怎么發展,也有許多人找不到自己。
未來的社會,提問比回答更重要。現在這個世界的問題是:答案太多了,反而我們不知道問題在哪里了。
GPT的時代,一切答案隨時都可以呈現,而且詳細完整。我們為什么還會那么迷茫?所以大家可以好好想一下,你缺的真的是答案嗎?
這是一個非常容易讓人抑郁的軟件,值得深思!
問:什么是愛自己?
1.自私和自戀的人,根本不會愛自己。真正愛自己人,會對身邊的人特別好,只有對身邊的人好,身邊的人才會對自己好。對別人好的本質和目的是為自己好。
2.真正愛自己的人,會非常寬容別人,這就會間接地讓別人愛自己。你對別人的一切,最后都會反彈在你身上來,還加倍。
真正愛自己的人呢,他每一分秒都不會用來生氣,每一分秒都會享受當下。
問:婚姻和愛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1.一個人婚姻幸不幸福和他嫁給誰,娶了沒誰,都沒有直接關系。幸福是一種能力。有的人無論娶了誰都幸福,有的人無論和誰在一起都幸福。
2.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換游泳池是沒有用的。游泳高手,在大江大海照樣能游。
問:被頻率低的人影響,怎么辦?
如果是高頻的被頻率低的人干擾,只能說明你們處在同一個低頻率的范圍。
因為兩個頻率不同的人,其實是形成不了干擾的。如果干擾了,說明你們的頻率是一樣的。你在地上騎自行車,和飛機是不會相撞的。
如果您會被蠢人弄哭了,說明你們是一樣愚蠢。真正的高人,是不會被愚蠢的人影響的。
問:絕大部分人是不適合發財的嗎?
答:財富的好處很多,但它的負面也很大,很多人的德行不夠,創造的價值不夠,錢一來就飄了,然后就完蛋了……我們都知道別墅豪車好,但很多人是不適合住別墅開豪車的,要看你能不能駕馭得了它。大功大德的人,才可以鎮得住它們。
人不能每天想著怎么發財,而是要看你有沒有功德承載這些財富。當您的貢獻、能力價值等等都能承載的住的時候,財富就來了。為什么很多人一發財就出問題了,因為功德鎮不住啊!
教你怎么發財的書,往往是沒有用的。看起來越有用,其實越沒有用,但我們是被這樣的書帶偏了。
我們要讀什么樣的書,要讀經典的,流傳千年的。以及那些能夠讓你安靜的,加固你獨立思考能力的書要讀。這才是提升認知能力,否則每天都被各種欲望被偏,這樣的人永遠都干不成事情。
真正的清醒,別人看到你是糊涂的。從內往外看是清醒的。從外往內看是糊涂的。
所有困擾都是自己帶來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