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佳 北京報道
在萬億元理財規模中,往往少不了上市公司大手筆購入信托產品的身影。
據數據顯示,年初至二季度末,A股市場上共有39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托產品,購買金額合計約為81.5億元,其中,部分上市公司購買金額累計超過5億元的達到5家。
【資料圖】
從收益率來看,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的信托產品預計年化收益率在3.0%至6.5%之間。但是,僅一家上市公司購買的信托產品預計年化收益率達到8.7%,為其中最高。
雖然利用閑置資金購買信托產品通常被上市公司視為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最佳選擇,但無論是認購信托理財的上市公司數量還是規模,近些年都不見增長甚至有下降態勢。
由此可知,在復雜的經濟金融環境下,信托資產質量有所下降,疊加信托業監管趨嚴,信托公司加速實現業務轉型和風險出清則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隨著今年信托業年會的召開,對于信托公司回歸本源、突出差異化競爭力和未來轉型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導意義,這也為信托行業打了一針“強心針”。
“相信我國信托業將會突出重圍,鳳凰涅槃。” 一位參會的信托公司管理人士表示對《》記者如是說。
上市公司偏愛信托理財
相較個人投資者在購買信托產品時,上市公司出手更為闊綽。
近日,鹽湖股份(000792)連續發布多條公告稱,在不影響公司及其子公司日常經營及確保資金安全前提下,使用不超過30億元暫時閑置自有資金購買安全性較高、流動性較好的理財產品。從公告內容看,本次購買的理財產品金額高達7.5億元,其中信托類產品共計7億元。
在信托產品選擇上,鹽湖股份分別購入外貿信托鑫安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億元,平安信托信建投4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1期4億元和外貿信托東潤穩健2號12M-3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2億元。
然而就在一天前的6月30日,該公司也曾發布過一則使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公告,涉及兩家信托公司的產品分別為外貿信托五行致遠(12月開)11 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和陜國投匯盈 1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委托金額分別為2億元和3億元。
《》記者依據數據統計,年初至今,僅鹽湖股份一家上市公司合計買入信托產品總金額多達17億元,相關信托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3.2%至4.8%之間。
除鹽湖股份外,在6月另有10家上市公司相繼購入多家信托公司發行的集合資金計劃。其中,微光股份(002801)和云意電氣(300304)分別購入相關信托產品1.8億元和1.2億元,涉及的信托公司包括中融信托、外貿信托和國投泰康信托等產品。
就連購買金額相對較少的南華儀器(300417)也斥資500萬元將廣東粵財信托的中金鑫粵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收入囊中。
不過從產品風險評級來看,上述信托產品都屬于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與此同時,從產品類型來看,現金管理類、固收類信托產品更受偏愛。
“就風險來看,相對私募、資管產品,信托產品更加穩??;相對銀行理財,信托產品收益更有優勢;從資金運用來看,信托投資的范圍更廣?!庇靡嫘磐醒芯繂T帥國讓對《》記者表示。
亦有某信托公司投資部相關人士對《》記者稱,由于銀行理財等產品收益率下降,加上部分理財產品波動較大,使得信托產品作為長短期兼備且具有預期收益相對穩定的產品就自然會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
在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看來,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低風險的信托理財產品,是在本金安全前提下,提升資金收益率的一種手段?!耙驗橥顿Y業務并非多數上市公司的主業,因此出現資金閑置時,購買理財產品時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還是第一位的。”
認購總額連續兩年下降
雖然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信托產品以期提升收益率,但從整體購買數量和金額來看,已連續兩年下降。
其中,在2022年上半年,A股市場上共有53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托產品,認購金額合計84.48億元;在2021年上半年,也有63家公司購買了信托產品,認購金額合計169.06億元。
對比來看,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上只有39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托產品,購買金額合計約為81.5億元。
談及上市公司認購信托產品情緒減弱的原因,于百程對《》記者分析稱,在資管新規落地和去剛兌的背景下,信托業受到較大影響,融資類信托規模持續下降,甚至出現了一些信托兌付風險事件?!吧鲜泄救绻龅酱饲闆r,就可能出現投資損失。因此,風險因素可能是影響上市公司信托理財規模下降的重要因素。”
需要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有多家信托產品因“暴雷”而拖累上市公司的情況時有發生。
其中,今年4月南華儀器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以自有資金6000萬元認購重慶信托發行的重慶信托昆明融創城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2022年4月30日,公司收到重慶信托發來的臨時公告,稱債務人昆明融創城投資有限公司及其擔保人資金出現流動性困難,到期未能償還借款構成實質違約,信托計劃終止。
同月,恒銀科技(603106)也披露了關于購買信托產品逾期兌付事項進展公告,稱其2021年購買的兩只信托產品均未能到期全部兌付。
“近些年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略有下降態勢,這與上市公司自身情況和信托行業發展現狀有關?!苯鹑趯W博士羅皓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包括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上市公司會綜合考慮自身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來合理配置資金。目前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受宏觀環境影響,可能對于信托理財產品的需求不是很強。
“另一方面,后資管新規時代,打破了剛性兌付,信托產品的凈值波動和產品的風險性導致上市公司對其偏好降低?!绷_皓瀚補充道。
此外,從收益率來看,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的信托產品預計年化收益率在3.0%至6.5%之間。但是今年上半年僅一家上市公司購買的信托產品預計年化收益率達到8.7%,為其中最高。
數據顯示,南都物業(603506)在4月發布公告稱,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購入中原信托卓越20 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持有期限從2023年3月10日到2024年9月10日共計550天,預計年化收益率在8.71%。
盡管目前8%的預期收益率屬于個例,但是除去考慮投資收益的因素之外,金樂函數金融分析師廖鶴凱認為信托產品依然是目前國內風險和收益平衡最好的投資品類。
“信托產品選擇面廣且大多數是中低風險的產品,適合大部分高凈值客戶和公司閑置資金配置。從上市公司看,主要還是受到自身現金流情況的影響,也間接說明上市公司上半年現金流不充裕?!绷晰Q凱對《》記者表示,“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預示著上市公司加大了生產投入,對后續經濟復蘇有更大信心?!?/p>
行業將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近年來,隨著非標融資類影子銀行和通道業務問題頻出,金融監管力度不斷強化的趨勢明顯,且專業化持續提升,更加強調系統化“一盤棋”統籌管理,不斷壓縮制度套利空間,相關業務的規模持續大幅度壓縮,相關風險也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6月1日,信托業務分類新規已正式實施,明確提出未來我國信托業務分為25個品種,主要為資產管理信托、資產服務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類。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信托業風向標的2023年中國信托業年會已于6月30日召開。
今年年會主題是“信托業高質量發展”,包括監管部門、行業機構和協會、智庫等100余名代表參會。
監管人士在會議上強調,當前信托業治理機制不斷完善,信托機制的獨特優勢不斷顯現,信托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要把前景變為現實,必須跨越兩道坎:一是要下決心轉型,緊緊圍繞回歸本源這一根本,按照已確立的“三分類”業務方向轉型,決不能依賴類信貸影子銀行和通道業務。二是要下決心獲得市場信任。
廖鶴凱分析稱,眼下信托行業監管政策密集落地,體現了監管在信托行業整治上強調回歸主業,長期可持續規范發展,合規運營,控制風險擴散,避免制度套利,壓縮通道業務;鼓勵服務創新、鼓勵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其中監管層首次提到“要下決心獲得市場信任”,在廖鶴凱看來,獲得市場信任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進一步促進信托業主動管理類標品業務的發展,促進信托業長期投資、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達成,提升委托人參與服務信托的空間,加速信托行業回歸本源轉型升級,促進從資產管理信托規模為主的行業現狀轉向回歸信托本源的資產服務信托規模為主的行業資產構成。
羅皓瀚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坦言,信托業應回歸本源充分利用信托的制度功能優勢,為客戶帶來切實的價值,是信托公司行穩致遠的根本。
“信任是金融服務的關鍵,也是信托行業的發展之本,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但是信任的破滅可能就在一瞬間。本次年會一定程度上給信托公司的轉型創新打氣,但獲取市場的信任仍需用行動踐行?!绷_皓瀚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