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家族竟出于十三行?翁同穌是康、梁維新的護法嗎?慈禧為何說“就是要送天下,亦打一仗再送”?鐵路國有政策何以成為大清覆亡的催命索?韋小寶的原型是誰?1949年錢穆為何去了香港而不是臺灣?
《近人近事探案集》采用“探案”形式,聚焦近代史上的疑點事件與人物,引用大量新見、稀見的可靠史料,經嚴密考證,嘗試解決一些未解之謎。本書所述“近人”“近事”,跨越晚清民國,所謂“探案”者,即試圖“發覆”,揭開人事上的重重覆蓋物,讓眾多疑案水落石出。
(資料圖片)
正如作者所說:“本書所涉歷史人物,有些雖為讀者所熟知,揭示的卻是他們鮮為人知的側面;本書所涉歷史事件,按通行說法均未免簡單片面,用‘探案’手段暴露其另一面,或可豐富人們對歷史的認知。近代人物、史事層出不窮,本書在各個時期‘取一瓢飲’,一窺大變局時代的得與失。”
《近人近事探案集》
陳曉平 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文選讀:
一個英國青年的中國皇帝夢
1891年,太平天國叛將李昭壽之子李洪發動五省哥老會起兵,英國人美生(Mason)負責從香港偷運軍火入境,被海關緝獲,起事失敗。英國青年美生為什么加入哥老會?他出于什么動機參與這一驚天大案?筆者利用《美生中國懺悔錄》嘗試給出解釋。
據《美生中國懺悔錄》記載,1891年6月最后一個星期六,即6月27日,美生偷偷劃著他的私家小艇,前往南京參加哥老會的秘密會議,會議的詳細內容他沒有透露,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哥老會領袖委托美生從香港購買新式武器,想方設法運到鎮江。美生要求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考慮是否接受這個任務。江湖人士可能對赫德領導下的海關有些誤解,一個鎮江關幫辦權力有限,并不能保證軍火順利通關。
星期天會議結束后,美生又駕著他的小艇從南京返回鎮江。他收起風帆,優哉游哉地順流而下,誰知在抵達鎮江江面時,被一艘俄國飛剪船的氣流掀翻小艇,掉入水中,幾乎喪命,幸好有鎮江海關巡船經過,把他救起。
美生回到宿舍,驚魂甫定,看到桌子上有一封他哥哥亞瑟的來信,急切拆開一看,卻是“你媽死了”的噩耗。美生6歲遭父喪,其母與夫家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遺產官司,官司沒有打贏,卻徹底切斷了美生兄弟與父族的聯系。亞瑟與一女孩未婚同居,臨出門時揚言當晚不歸宿,其母深受刺激,突發心臟病去世。亞瑟還在信中告知,美生繼承了5000英鎊遺產。按美生自己換算,這筆錢價值35000元銀圓,而他在海關的月薪約250銀圓,足可維持十分奢侈的生活,雇用多名仆人,養幾匹馬,經常出去打獵。
至此,美生身處中國,覺得人世間應負的責任都解脫了,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擔心拖累家人。母親去世以及5000英鎊遺產給了他冒險的勇氣。歷史事件的發生,經常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交織。他本來說要用一個星期時間來考慮,收到家信,馬上決定豁出去大干一場。
這一年,美生25歲,正是愛慕虛榮的年紀。哥老會為了讓他出力賣命,給他開了一張特大空頭支票:事成之后,擁戴美生當首領。8月28日晚上,當他獨自一人駕駛小艇從南京返回鎮江途中,在長江洶涌波濤的懷抱中,他做起了中國皇帝夢……
作者:陳曉平
編輯:蔣楚婷
責任編輯:朱自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