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導讀:本輪工業品去庫周期已漸入尾聲,隨著下半年需求端邊際企穩,具備盈利彈性疊加低估值優勢的方向或將成為市場的主線之一。從策略角度來看,結合庫存和盈利指標篩選,建議關注下游制造的通用設備、中游加工的橡膠塑料、消費品制造的酒水飲料和上游資源品的黑色金屬等方向,未來相關板塊率先補庫后的超額收益空間較大。
宏觀層面上的總需求彈性趨弱后,供給端的庫存去化成為關注焦點。在以往的幾輪周期運行中,在穩增長政策下,地產和基建可以托底拉動經濟總需求回升,因此,過去盈利的改善和市場的反轉都早于庫存周期。但當前地產和基建在經濟總需求中角色開始弱化,除了期待更多政策支持外,可能還需庫存周期出清,才能帶來一系列的需求釋放。
總量上看,國內庫存周期正從“主動去庫存”向“被動去庫存”轉換,未來庫存去化較充分、盈利有彈性且估值較低的方向或將成為市場新的投資主線。我國工業企業產品成存貨同比增速自2022年4月見頂,隨后持續回落,同時盈利指標同樣逐步走弱,期間權益市場整體難有較好表現。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4月其降幅開始有所收窄,積極的因素開始出現。按庫存周期3~3.5年的歷史平均規律,結合盈利指標走勢來看,目前我國庫存周期正處于“主動去庫存”向“被動去庫存”轉換的階段,目前整體處于供給端仍在下滑,而需求端開始有所企穩的格局,若下半年新一輪逆周期政策開啟,庫存去化較充分、盈利有彈性且估值較低的方向或將成為市場新的投資主線。
分行業看,上游資源品處于主動去庫狀態,中游加工行業、下游制造的部分行業和下游消費品制造大部分行業處于被動去庫狀態。1)上游資源品行業處于主動去庫的狀態,盈利接近歷史底部。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產業鏈的庫存和盈利均處于歷史低位。2)中游加工行業整體處于被動去庫狀態。3)下游制造行業庫存和盈利周期較為分化。其中,通用設備、電氣機械、電子設備和儀器儀表處于被動去庫狀態,而專用設備、運輸設備、汽車制造處主動補庫狀態。另外,醫藥制造由強轉弱,開始被動補庫。4)下游消費品制造行業中,農副產品加工行業處于主動去庫狀態,其余行業基本位于被動去庫狀態。
行業比較策略:結合各細分行業的庫存和盈利周期分析,我們篩選出補庫可能性相對較大的板塊。篩選首要標準為庫存去化較為充分,產成品庫存歷史分位數較低的行業。其次,優選已經進入被動去庫或正處于主動去庫向被動去庫轉換階段,同時,其盈利指標企穩或明顯回暖的行業。推薦順序依次為:1)下游制造:通用設備;2)中游加工:橡膠塑料;3)消費品制造:酒水飲料;4)上游資源品:黑色金屬。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