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極目新聞記者 謝茂
7月27日,安徽馬鞍山一家企業發布一則廣告清倉廣告,內容和臺風預警聯系在一起。網友發現后,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馬鞍山市場監管局回應已責令整改(據7月28日百姓關注)。
涉事企業廣告 網頁截圖
近期,超強臺風“杜蘇芮”備受矚目,東南沿海多省居民也都開始積極防范臺風:為玻璃貼上膠帶、把雕塑“五花大綁”……對他們而言,臺風是一場災難,需要停工停產,甚至可能面臨生命危險。這并不是一件值得開玩笑的事情,全國網友關注“杜蘇芮”,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度過。
而馬鞍山這家企業卻打出了“中央氣象臺發布臺風紅色預警,XXX(企業名)也刮起了清倉風暴”的廣告。企業負責人或許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在災害天氣來臨時,打開一條標注著臺風預警的推文,卻發現內容是清倉促銷,是否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借助災難營銷,對商家而言,是一場營銷上的災難,不僅違背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在道德上也只會遭到譴責,不但不能達到營銷的目的,反而會被無底線抖機靈反噬。
企業在營利之外,也要有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災難面前,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和關懷,也是應有之責,苦難不應被消費。網友在7月27日晚9時許舉報,當晚10時許,馬鞍山市市場監管局便給出了已責令廣告主立即整改的回復,處理迅速,值得點贊。
這樣的“災難營銷”已不是第一次,2021年7月有企業借鄭州暴雨營銷后道歉,2022年3月有企業以東航空難營銷被罰50萬元。在有前車之鑒的情況下,仍有后來者挑戰底線。要徹底杜絕“災難營銷”,不能僅僅是被發現后刪除就了事,更是要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災難傷痛不是營銷素材,底線也不容逾越,廣告也要恪守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