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顧小萍
近日,水利部認定并發布22處水文站為第一批百年水文站,位于我市鼓樓區江邊南路的南京潮水位站位列其中。
綠樹掩映的紅色磚墻上寫著6個金色大字——南京潮水位站,咫尺之外,是水汽蒙蒙的江面,矗立在江邊不遠處的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當前水位、警戒水位、最高歷史水位等數據。走近這座百年老站,建筑的外表已經讀不出百年歷史的韻味?!鞍倌昀险镜臍v史價值,在于對100多年來水文數據的記錄與保存,在于其為南京各級政府防汛決策、調度提供的堅實支撐。”江蘇省水文資源勘測局南京分局水情科科長嚴鋒如此評價這座百年水文站。
(相關資料圖)
百年老站:守護長江安全的“偵察兵”
據記載,1858年,根據清英《天津條約》,清朝廷開放長江流域干流武漢、九江、江寧(今南京)、鎮江等口岸通商并設立海關,各地相繼設立海關水尺觀測水位。1904年,江寧站開始觀測降水量,1912年開始觀測長江潮水位,自此南京站擁有了長系列潮位資料。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1912年初蒞臨獅子山視察南京江防工程時,要求一定做好水文資料的收集和積累。1937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南京潮水位站水文觀測工作被迫停止。經水文人多方努力,1940年8月恢復了降水量觀測,1947年5月恢復了潮水位觀測。
“在1954年、1998年、1999年、2003年、2016年歷次大洪水中,特別是2020年長江南京段超歷史洪水期間,這座百年老站為長江中下游防汛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各級政府防汛決策、調度提供了數據支撐,被稱為保護長江安全的‘偵察兵’?!眹冷h告訴記者,這位“老兵”不僅在2019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國先進報汛站”榮譽稱號,2021年還被列為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又在今年7月被水利部認定為全國第一批百年水文站。
百年數據:從人工觀測到遙測記錄
1921年7月1日,長江南京站高潮水位7.84米,低潮水位7.72米;7月2日,高潮水位7.84米,低潮水位7.74米……在一本發黃的水位記錄表上,詳細記錄著當年每日的高低潮水位。
嚴鋒告訴記者,在建站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都是采用人工方式觀測記載長江潮水位。1953年,長江水利委員會下游工程局建成水位自記臺,自此,南京站結束了人工觀測潮位,觀測方式發生了質的改變。2011年,南京潮水位站陸續開始裝備浮子式遙測水位計、翻斗式遙測雨量計、稱重式雨量計等現代化觀測設備。
據介紹,浮子式遙測水位計利用傳感器感測天然水體水位的變化,進行水位信息的傳輸、處理、記錄和顯示。南京潮水位站還安裝了視頻監控高清攝像頭,實現對測驗環境的實時監控,實時視頻校核水位。可以說,這座百年水文站也是水文科技進步的見證者。
百年水文:記錄“任性”大自然
“它最重要的歷史使命在于對百年長江水文數據的觀測記錄。”嚴鋒在接受采訪時反復強調,“百年水文站通過連續積累規范的水文觀測數據,發展至今,已形成了長系列水文觀測資料,對掌握水文演變規律,預測未來水文情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支撐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配置管理、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p>
數據記錄顯示,在有記錄至今的100多年中,長江南京段最高潮水位10.39米(2020年7月21日);最低潮水位1.54米(1956年1月9日);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1052.0毫米(統計時間1905—2022年,其中1937—1940年缺測);年最大降水量1774.3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448毫米(1978年);24小時最大降水量299.7毫米(2003年7月4日)。
百年數據中,不僅僅包括南京水文數據,歷次洪水對南京老城區的影響也均有詳細記錄——
1954年,在長江洪水和本地暴雨共同作用下,南京站超警戒水位歷時長達115天,超10米的高水位持續了28天,當年南京老城區淹水面積達到1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米;
1998年汛期,長江流域發生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洪水,長江超警戒水位歷時91天,超10米高水位歷時17天;
1999年6月7日至6月30日水陽江流域普降暴雨,發生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9天,大于100毫米的大暴雨4天,最大日降雨量達到190毫米。同期長江中下游地區也普降暴雨,長江南京站高潮水位6月30日達8.56米,超警戒水位,7月26日最高潮位達9.88米。在長江水位的頂托下,水陽江流域出現超歷史最大洪水;
2020年7月,長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發生雨量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的降雨。長江南京站7月21日出現最高潮水位10.39米,超歷史最高水位(1954年10.22米)0.17米。全市啟動長達54天的防汛Ⅰ級應急響應;
……
百年來,南京潮水位站見證了長江的一次次洪濤洶涌,也記錄下人類面對自然災害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抗災精神。未來,南京百年水文站將繼續書寫新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