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科技文化節活動現場
(資料圖)
昨天上午,由揚州市文明辦、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揚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揚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十屆少兒科技文化節暨第二十五屆圖書交換節熱鬧開場,今年的主題為“中國星辰·載夢而來”。少兒朋友們,一起來探尋星空之謎。
探索星空,放飛夢想
今年的主題和星空有關,以保鮮膜為畫布、丙烯顏料為原料,在場館中呈現長幅星空展示,到處都懸掛著和主題有關的裝飾圖案,有璀璨多彩的星辰,有漫步太空的宇航員,營造出濃濃的星空氛圍。
無人機是探索高空的第一步,現場表演的無人機,忽高忽低,忽又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除了日常可見的無人機,這次還展出了大型無人機,主要用于地質測繪以及救災應急方面,大型無人攜帶物件更重,續航時間也可以達到2個小時以上。
地面真人飛行棋引起了很多小讀者們的興趣,在地面上繪制棋盤,人就變成了棋子。棋盤中有很多有關中國航空的知識問答,如兩彈一星工程路線等,答錯了那可是寸步難行。
揚州市少兒圖書館館長華斌介紹,今年的活動以廣大青少年學生為主體,以科技為媒介,以活動為載體,講好航天故事、回顧航天歷程,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學習中國航天人勇于探索、勇于超越的精神,為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覽豐富,知識全面
本次科技文化節,還有幾個展覽同時開展。
揚州籍童書作家作品展,揚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搜集、整理、匯總揚州籍童書作家作品,涵蓋小說、童話、散文以及人物傳記等不同體裁的作品,共有104部,為孩子們呈現有本土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
“探秘史前時代”線下圖片展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棲息著約30萬種已知的植物和100多萬種已知的動物。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有些動物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繁衍生息在地球上。無論是史前海底的“大蝎子”,還是陸地上曾出現的“巨型蜈蚣”,抑或是一直受人追捧的恐龍,它們遺留下來的痕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可思議而又復雜的生物演化及滅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具特色的不同物種輪番登場,呈現了史前不同時期的精彩世界。
“再生科技”展,這是以廢品為原材料,制作醒獅、舞龍、花朵等元素,布置在場館中,體現愛護環境的理念。
過關打卡,參與其中
所有的小讀者都可以化身為“揚小瓊”,跟著她一起過關打卡,每一道關卡,都有特殊的任務。在垃圾分類攤位,要正確將垃圾投入分類垃圾桶;在氣象攤位,要回答出兩個氣象圖標;在消防攤位,學習如何打床單結,現場觀看如何用滅火器去滅火;在公安攤位,學習反詐兒歌;在海關攤位,還有知識問答;在郵政攤位,少兒圖書館內有了小青鳥少兒郵文化驛站,這里的郵筒是真的可以投遞信件的,而展出的郵品,可以提升小讀者們的集郵興趣,中國郵政的文創產品,比如郵筒儲錢罐、郵筒雪糕等,也是大受歡迎。
本次活動日期為8月1日至3日,接下來還將舉行“液壓機械手臂制作”“3D打印和智能機器人體驗”“大國重器——問天何求 自建天宮”等活動,小讀者們別錯過哦。 記者 王鵬 王鑫 王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