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網消息(通訊員唐顯麗 記者張龍)搬遷群眾穩不穩,就業創業是根本。近年來,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人社局全面落實“四大工程”,確保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資料圖片)
扎實開展充分就業工程
以鞏固提升“兩個”服務平臺,精準開展“兩線”就業服務為重點,以培育創建縣級易地搬遷充分就業社區為抓手,持續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拓寬轉移就業輸出和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加強供需對接,不斷提升“秦云就業”、搬遷社區就業服務窗口“兩個”平臺的服務能力,堅持線上線下“兩線”服務相結合,建立集中招聘、“云端”送崗、點對點輸出、上門“三送”等更加靈活的崗位推送機制。扎實開展“春風行動”“春季產業大招工”“就業援助月”“三下鄉”等專項活動,通過舉辦線上線下勞務招聘活動提供更加精準的就業幫扶服務。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充分發揮就業補助資金的保障作用,推動中省市一系列穩崗就業政策落實落地,確保搬遷群眾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大力實施勞動技能提升工程
圍繞鄉村振興新變化、產業發展新需求、群眾就業新意愿,優化培訓專業設置,不斷提升培訓實效。充分發揮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的主體作用,圍繞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特色美食、修腳師等為重點的技能提升專項行動和勞務品牌培育,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式培訓,大力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擴大青年技能培訓規模,提升課程和培訓質量,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讓無業者有業可就、有業者技能提升、從業者收入增加。
推進社區工廠高質量發展工程
以“優化政策、引優退弱,做大龍頭、強鏈延鏈、破難補短、加快發展”的思路,以提質增效、強鏈補鏈為重點,統籌推進毛絨玩具(織襪)、電子線束產業,進一步破難補短、進一步優化布局,實施錯位發展,實現良性循環。加強項目資金支持力度,持續推動新社區工廠標準化廠房建設,全力推動新社區工廠快速發展、提質升級。優化新社區工廠招工穩崗政策,鼓勵企業實施以工招工、以老帶新等措施,加速搬遷群眾由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不斷提升工資待遇水平。
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工程
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經辦能力,依托公共就業服務站或就業服務窗口建設,做好城鄉居保服務跟進工作,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能夠就近辦理城鄉居保相關業務。
截至目前,完成易地搬遷群眾轉移就業14768戶28102人,已實現一戶有一人穩定就業的任務目標。落實一次性求職補貼1425人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42人21萬元,安置公益性崗位859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正常經營新社區工廠70個,吸納就業人數2364人,其中吸納脫貧人口就業1027人,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84人。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