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新基因的注入下,截至2023年6月30日,陳衍鵬管理的諾安益鑫靈活配置基金凈值已突破1.6元。
(相關資料圖)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最近三年,諾安益鑫靈活配置基金身上的“未來科技”標簽愈發凸顯,而這正是得益于基金經理陳衍鵬在科技產業的深耕,以及對管理基金產品需求的理解。
他認為,在科技新方向的布局上,必須具有“現實因素”支撐“未來故事”,管理基金產品需考慮短期和長期的平衡因素,同時基于為產品賺錢的邏輯,在科技產業的個股組合選擇上還需要綜合考量好公司與好股票的不同之處。
選擇“好未來”須有“好現實”
作為一位偏好科技股投資的基金經理,憑借在科技領域的持續深耕與前瞻布局,今年以來,陳衍鵬在管的諾安益鑫靈活配置基金累計凈值持續突破。
截至2023年6月30日,諾安益鑫A自2020年7月陳衍鵬管理以來獲得了26.39%的回報,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7.09%,滬深300漲跌幅為-13.24%。其近兩年在銀河證券同類基金中排名前6%,也獲得了三年期五星評級(近兩年排名為26/438,同類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基準股票比例60%-100%)(A類),截止日期:2023.6.30,排名及評級發布日期:2023.7.1)。
“擔任基金經理前,我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科技產業深度研究。日常實地走訪、搜集幾萬字的材料,再完整寫出一份有深度價值的研究報告,會讓個人對產業有很好的理解力、穿透力。”陳衍鵬說。
與此同時,陳衍鵬在科技產業選股上有著苛刻標準。
他表示,投資邏輯上主要涉及前瞻、鑒別、遴選三個環節。首先,“要想在A股賺錢,尤其是科技股投資上賺錢,選擇的方向一定要是新技術和新產業趨勢。”陳衍鵬說,尋找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矛盾是必須。
其次,行業一定要具備商業落地可能性和足夠的成長空間,他認為需求端是行業創造價值最大的保障,分析需求就要深度研究需求對應的下游是什么,下游選擇這種需求的背后原因,以及與需求密切相關的行業技術壁壘與核心競爭力。
上述標準意味著,若無“現實因素”支撐“未來故事”,陳衍鵬對這種缺乏現實基礎的新趨勢也是謹慎的,凸顯出他在具體投資上更加考慮短期與長期間的動態平衡。
前瞻未來趨勢、鑒別成長空間兩個基礎之上,在陳衍鵬看來,還要聚焦擁有優秀管理層、具備高成長潛力的公司。優秀的管理層團隊往往能夠預判出具有看點的新方向、新賽道,這些新方向與公司現有業務、產品能夠較好地匹配和契合,使得公司大概率獲得實實在在的業績。
賺錢的好公司才是好股票
盡管陳衍鵬傾向于選擇科技產業中的好公司,但他也深刻理解在很多時候,好公司未必是符合基金經理要求的“好股票”,對陳衍鵬而言,“好公司非常重要,但賺到錢才是硬道理”。
“手機產業鏈中有一家很知名的公司,市場一致認可它是家好公司。”陳衍鵬說,它能夠在2016年前瞻性布局手機相關細分賽道,證明它具有優秀的管理和布局能力,但在2018年,股價跌幅較大,站在那個時刻,它未必是一只值得大力買入的好股票。“好股票首先是能夠上漲的股票,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很多好公司在相關賽道上有不錯的競爭優勢,但從股價角度看并沒有很高的預期空間,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獲得市場的有效關注。”
正因為需要綜合考量好公司與好股票,對一只基金產品凈值上漲的貢獻。陳衍鵬在個股挖掘方面,也十分強調業績持續兌現的能力,尤其是能夠超出預期的業績。
他認為,要密切關注整個產業以及同行業競爭對手的發展情況,同時對公司治理的業務核心競爭力進行梳理,尤其是復盤歷史上的執行力,即公司預期是否得到落實。
另外,還需要進行持續跟蹤、上下游間的交叉驗證。“看公司歷史的表現能夠占據50%,還有50%的因素是最終的業績體現和調研情況。” 陳衍鵬認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變化極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停去看、不停去想,也可以參考全球科技巨頭的業務重點和布局方向。
AI應用的機會爆發近在咫尺
在未來市場的投資布局上,陳衍鵬表示科技投資將是中長期方向,他將重點關注AI基礎芯片、AI應用、國產化率仍具大幅提升空間的半導體設備材料三大賽道。
陳衍鵬強調,在AI賽道上目前呈現的現象是全球科技共振。全球科技巨頭都已投入人工智能領域,AI的軍備競賽導致很多參與者都在購置自己的AI芯片、訓練自己的大模型,推出相關應用,市場也已經看到爆款應用的出現。
陳衍鵬認為,相比于行業歷史上1-2 年的上升周期來看,本輪上漲的時間窗口期仍值得期待。
首先,他對于人工智能板塊依然樂觀,認為從長期維度看,人工智能是人類歷史上的生產力革命,在很多領域降本增效及創造需求的邏輯還在驗證過程中,對于短期影響要保持樂觀,同時更不能低估AI產業長期的變化。隨著制約英偉達等公司的芯片短缺問題開始緩解,預計算力、服務器等環節進入業績兌現期,并帶動產業鏈上游業績回暖。下半年大模型也將逐步落地,AI在B端如醫療、金融、教育、傳媒等行業的應用值得期待。
其次是依然要重視半導體設備材料的國產化進程,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限制依然存在,日本也加入了對華制裁,在日美壟斷的一些半導體設備材料環節、AI芯片等領域國產化提高的迫切性將更高。
“我們判斷AI首先是會在C端有更大的投資機會,而且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礙。”陳衍鵬強調,AI應用發展之后,整個AI產業鏈就能形成閉環,其中教育、醫療、金融、廣告、游戲是最可能爆發出革命性機會的細分領域。
而在人工智能賽道的B端投資機會上,他認為SaaS相關公司可能值得進一步關注。SaaS能提高用戶活躍度、增強行業的技術壁壘,許多行業如果能實現SaaS化,可能會完全升級為新的商業模式。在這一背景下,SaaS可以與人工智能AI結合,但仍需要關注SaaS相關公司在行業應用上是否能夠進一步降本增效。
責編:李雪峰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