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新車市場的增長停滯,導致了目前價格戰的愈演愈烈,但價格戰又能否改變目前純電新車賣不動的現狀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王瑞昊
特斯拉將年初掀起的價格戰延續到了下半年。
8月14日,特斯拉宣布對旗下多款車型進行降價,其中Model Y長續航版由31.39萬調整到29.99萬元,售價下降4.5%;Model Y性能版的現在起售價為34.99萬元,下降3.9%;Model 3雖然沒有直接宣布降價,但是給出了8000元的保險補貼,相當于變相降價3.5%。
“頂流”特斯拉的本次價格調整,讓下半年的車市再度硝煙四起。此前,已有多家車企加入了下半年的價格戰。據鈦媒體App不完全統計,進入下半年以來,已有多達11家車企對旗下新能源車型進行價格調整,其中進入8月以來更是到達價格戰高峰。行業人士表示,隨著特斯拉再度開始調價,下半年會有更多車企加入主動降價這一行列。
特斯拉多次降價
但市場份額卻在下滑
特斯拉降價,首先反映了其對現階段的市場表現的不滿意。
數據顯示,Model Y在7月的銷量僅為23632輛,較6月的51471輛大幅下降超過54%,市場排名也從上個月的行業第一降到本月的第6名;
Model 3更是在7月份取得了7791輛的糟糕成績,是今年以來的新低,行業排名跌到今年新低的第73名。由于Model Y和Model 3的表現不力,特斯拉中國的7月銷量環比下降了31%,是去年12月份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中國官網首頁的Model 3一欄,從立即訂購變成了選購現車,表明該車已有庫存車出現。目前,Model 3的提車周期為1~4周,而Model Y則為2~6周,也說明了Model 3的市場需求大不如Model Y。
雖然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達46.61萬輛,同比增長83%,但其4~6月的平均庫存天數卻多達16天,較去年同期的4天大幅延長。庫存天數的增加,說明從制造到完成交付的時間越來越長。根據國外分析的預測,特斯拉三季度的交付量預計將達到46.6萬輛,這預示著其三季度很可能會錄得環比下降的交付成績。
特斯拉再次啟動降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清理庫存以迎接新款車型的交付。
8月14日,網上流出一份疑似特斯拉員工對話截圖顯示,現款Model 3會在8月14日正式停產,接下來將會投產新款Model 3。雖然隨后官方對這一消息進行了否定,但新款Model 3即將到來已成不爭的事實。
特斯拉CEO馬斯克在Q2財報會議上就表示三季度會對工廠進行停產改造,以便將生產線切換到新款Model 3上。目前新款Model 3的路試諜照也頻繁出現在網絡上,種種跡象表明這款車距離上市交付已越來越近。
特斯拉歐洲地區的官網已經顯示,新款Model 3的預計交付日期為10月~11月,這預示著新款Model 3將于10月之前發布。據了解,和現款相比,新款Model 3從設計到智能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升級。更重要的是,新款Model 3將會采用更多鑄造件,制造成本也會再次下降,這意味著新車價格有望進一步下降。對于持續觀望特斯拉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大利好。
即便如此,特斯拉如今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競爭環境較剛其剛國產時,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Model 3剛國產時,其在純電動車市場的份額一度接近30%,但如今已下降到12%上下。就拿剛剛過去的7月數據來說,當月純電動新車的銷量為42.1萬輛,而特斯拉中國為3.1萬輛,市場份額僅為7.4%。
今年前7月,特斯拉中國的銷量為32.6萬輛,在純電新車市場中的占比為12.98%,低于去年同期的15.33%。因為特斯拉中國在這一期間幾乎原地踏步,僅增長0.9%,而中國純電新車卻在這一期間增長了19.1%,增量超過40萬輛。
因此,特斯拉如今在中國市場面臨的銷售競爭日益激烈,其希望通過降價穩定市場份額。但特斯拉的降價效果難免會受到影響。
純電車血拼式降價,但效果很慘淡
據鈦媒體App不完全統計,下半年進行直接降價或者以限時優惠的方式間接降價的新能源車型,全部為純電車。
在統計的11家車企的超過30個車型版本中,降價幅度各有不同,從3.5%到24.3不等。參與降價的車企既有傳統自主,也有傳統合資,多數新勢力也參與其中。如此來看,純電車的賣不動已是全行業的普遍焦慮。
其中,傳統合資的純電車的降價幅度最大,一汽-大眾旗下的ID.6CROZZ給出了6.3萬元的優惠力度,直接將一款25萬級的車降到了20萬以內,降價幅度高達24.33%,降價幅度位列納入統計的所有車型之首。大眾的ID.系列電動車的降價幅度普遍超過了20%,比如備受關注的ID.3的降價幅度高達22.71%,相當于打了8折不止。
傳統自主的長城歐拉、上汽名爵和奇瑞新能源的降幅較大。其中歐拉的三款純電車型給出了2.2~3萬元不等的降價幅度,降幅全部超過15%。
數據顯示,歐拉前7月的銷量為4.6萬輛,較去年僅增長9.34%;而作為名爵現售的唯一一款純電動車,MG MULAN自去年6月上市以來,月銷量已從去年底的近萬輛跌至今年7月的500輛出頭,這也是名爵給出降幅多達17.17%的原因所在。
奇瑞新能源也對旗下三款純電小車給出了11.78%~21.74%不等的降幅,其中起售價為2.99萬元的QQ冰激凌降幅最大。數據顯示,奇瑞新能源今年前7月的銷量同比大幅下降60.7%至4.8萬輛,其中銷量支柱QQ冰激凌由去年同期的6.3萬輛驟降至今年的3.1萬輛。
新勢力中的哪吒汽車降幅最大,其對20萬級的哪吒S的5個配置車型給出了2.6~4.9萬元不等的降價力度,降價幅度在13.01%到19.69%之間不等。數據顯示,哪吒汽車今年前7月的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2.4%至5.99萬輛,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的哪吒S表現不力,該車自2022年11月上市交付以來,月銷量始終維持在2000輛上下,難以有更大的突破。
因此,從各家車企推出的降價措施來看,降幅的大小與其市場表現的慘淡程度密不可分。而降價又能否挽救市場?從目前參與降價的車型來看,只有上汽大眾ID.3起到了不錯的效果。該車在7月收獲了7378輛銷售成績,環比大漲305.6%,同比也大幅上漲超過60%。
整體來看,純電新車市場的增長停滯,導致了目前價格戰的愈演愈烈,但價格戰又能否改變目前純電新車賣不動的現狀呢?從降價血拼的效果來看,似乎收效甚微。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36.3%至372.5萬輛,滲透率繼續攀升至33%的歷史最高水平。但仔細分析會發現,如今的新能源車的增長已從以往的純電車為增長主力轉向插混車成為新的增長主力。
插混車市場在前7月的增長高達93.7%,大幅領先于純電車的19.1%。而在去年同期,純電車的增長仍高達106.9%。從月度走勢來看,如今新能源車市場正進入增長瓶頸階段。上個月,整個新能源車市場錄得了環比下降3.6%的成績,其中純電車更是環比下降6%。
這些數據都在表明,如今的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型,已經不好賣了。這也是為何最近價格戰的主力多數是純電車的原因。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