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品添加劑的發展趨向天然化,許多人工合成色素被逐漸限制使用,各國法定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的種類不斷減少,對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相關資料圖)
食用色素行業分析
天然色素是食品添加劑中的一種著色劑,與合成色素相比,其具有安全性高、生物活性大、色調自然、氣味芳香、營養價值高、穩定性好等特點,目前已在餐飲、飲料、調味品、休閑零食、紡織、保健美容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天然色素是指從天然資源中通過特有方式獲得的食用色素。根據來源不同,天然色素可分為動物來源色素,如胭脂蟲紅、紫膠紅、藻青素、蘇木藻色素等;植物來源色素,如類胡蘿卜素類、番茄紅素、玉米黃、辣椒紅色素、甜椒紅色素等;微生物類色素,如紅曲色素、梔子藍色素、可可色素、竹黃色素等。根據結構不同,天然色素可分為卟啉類衍生物、多酚類衍生物、酮類衍生物、醌類衍生物、異戊二烯衍生物類色素等。
天然食用色素有多種來源,如蔬菜、水果、香料、藻類和其他可食用的天然來源,它們為食品和飲料賦予豐富的顏色。
與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最大的優點是相對地安全性較高,具有天然和健康效應,隨著生產技術和性能的提高,天然色素在明亮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已經達到了合成色素的水平。因此世界天然色素市場正在以兩倍于人工合成色素的速度快速增長。
近年來,天然食用色素在國際市場上銷售額的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 10%以上。我國允許生產和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四十余種,生產廠逾百家,年產量超萬噸。生產和使用的主要品種是焦糖色素,約占天然食用色素總量的 70%。除焦糖色素外,產量較大的品種有:紅曲紅色素、辣椒紅色素、姜黃色素、高梁紅色素、葉綠素銅鈉、玫瑰茄色素等。由于其它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本高、性能不穩定等原因,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出口。目前我國天然食用色素的生產已經初具規模,紅曲米、紅曲米粉、紅曲紅、辣椒紅、葉綠素銅鈉等產品除在國內生產與銷售外,還遠銷國外。
我國天然色素企業主要包括中大生物、晨光生物、天音生物、賓美生物、博浩生物、紅星化工、大慶綠友、天旭生物、金大地天然色素、青島賽特香等。其中晨光生物是目前國內天然色素市場龍頭企業,其自主研發的辣椒紅色素在國際市場占比份額已達85%,成為全球領先天然色素生產商
辣椒色素是一種天然色素,通常從辣椒、花椒、紅花辣椒等植物中提取,因此,辣椒色素的上游主要包括辣椒、提取萃取儀器設備等,辣椒色素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熱穩定性和光穩定性等優點,可以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日化、飼料等領域。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食用色素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中國作為世界級的辣椒生產大國,擁有豐富的辣椒資源,同時,研發和工業化生產能力迅速提升,近年來中國辣椒色素的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都持續提升。目前,中國辣椒色素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云南省等地,隨著中國辣椒色素提取、純化工藝的進步,中國辣椒色素產量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2023年中國辣椒色素產量將達到13100萬噸。
2023年食用色素行業的發展將取決于上游產業鏈的發展水平。隨著行業規模不斷擴張,相關的原料供應食用色素的行業鏈也將越來越完善,這對于保證食用色素的質量及多樣性也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國外食用色素的原材料供應也將迎來更新的發展,從而帶動食用色素行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化妝品等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中國天然食用色素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將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天然食用色素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拓寬中國天然食用色素行業的發展空間。
未來,中國天然食用色素行業的發展有望加速,有助于改善工業生產的質量,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的水平,同時還推動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的提高。
未來在國民健康環保、綠色生態意識不斷提高背景下,預計到2025年,我國天然色素市場規模將達到165.8億元。
食用色素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食用色素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食用色素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食用色素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食用色素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