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偉表示,“同時,我們跟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從科研角度來開展中藥材的野生變家種,包括一些珍稀中藥材代用品的研究等。目前我們常用的600多種中藥材,已經有300多種能實現人工種植養殖,人工麝香等一批珍稀藥材的人工繁育和替代品也實現了產業化生產,應該說能夠滿足群眾用藥的需求。”
陸建偉指出,隨著近年來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增加和服務面不斷擴大,中醫藥產業也是蓬勃發展,對中藥資源需求不斷加大,中藥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確實也面臨很大壓力。為此《意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專門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舉措。
首先要堅持資源保護優先。一方面,根據當前資源情況,與有關部門聯合修訂《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同時完善相關的配套法規和制度。另一方面,要處理好使用和保護的關系,強化中藥資源保護的頂層設計,科學制定中藥資源保護的規劃,保證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
其次要合理有序地開發利用。加大中藥資源相關領域的科研投入,特別是要強化資源保護的一些關鍵技術,突破一批珍稀中藥資源仿生替代技術,同時要做好產業化工作的銜接,逐步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
第三要推進中藥資源的動態監測。加強中藥資源監測網絡建設,結合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與有關部門在全國已經建設了很多監測點,通過監測及時掌握中藥資源分布、儲量和動態變化,完善中藥材生產的相關統計,促進各個部門間數據的互用共享,強化信息分析、應用、預警,為產業發展科學決策提供重要的支撐。
陸建偉還表示,“下一步,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中藥資源保護,加強中藥資源基礎研究和種養殖技術的攻關,多措并舉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