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從北京趕往杭州,原本8:30的飛機延誤至14:00才起飛,在機場等候的近六個小時里,他想到即將在杭州舉辦的“2017未來交通大會”是奔著未來去的,終將改變飛機延誤、交通擁堵、大霧高速封道、交通事故率高等交通發展之“困惑”。
“2017未來交通大會”是繼2016年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之后,由中國公路學會、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和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又一次國際性交通盛會。
5日,記者從在杭州召開的未來交通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7未來交通大會”將于2017年11月19日至21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該會議致力于建構全球智庫,設立雙創基地,凝聚跨界力量,推動產業落地,給通向未來的綜合交通插上“黑科技”翅膀。
大會將以“科技鏈接、交通無界”為主題,包括未來交通暨綜合交通產業論壇、未來交通科學暨綜合交通產業博覽會和未來交通創新大賽暨“金橋獎”評選頒獎三個方面。會議致力于實現政、產、學、研、金、媒、軍、會跨界融合,聚合國際創新機構、創新平臺和創新企業,通過高峰對話實現與全球資源、視角和能力的相互聯動、促進與協同。
會上,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院長石寶林進一步介紹,除了三方面的活動,各部門還將借此組建未來交通全球創新中心、成立中國科技館分館及未來交通科技館、建立綜合交通科技轉化平臺、搭建“一帶一路”綜合交通產業發展平臺、推動首批交通金橋獎項目落戶浙江、大力培育交通會展業、共享綜合交通智慧云平臺資源等。
道路通、百業興,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
發布會上,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浙江省綜合交通投入最大、發展最快、機會最多的黃金時期,萬億綜合交通建設投資隱藏著巨大的產業發展機遇和創新空間。”
當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加快推進“5411”綜合交通發展戰略和“1210”交通強省行動。圍繞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大物流等現代交通“五大建設”,高標準構建支撐都市經濟、海洋經濟、開放經濟、美麗經濟發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實施萬億元綜合交通工程,構建一小時交通圈。該省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綠色、安全、高效的現代交通體系,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到“十四五”末真正實現綜合交通強省。
以杭州蕭山區為例,該區正以補齊交通短板為切入口,帶動城市綜合承載力提升,打造體現世界名城風貌的現代化國際城區。
蕭山區也是此次大會的舉辦地。8000年前,蕭山跨湖橋遺址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被稱為中華第一舟。如今,杭州“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計劃正在該區試點,通過智能調節紅綠燈,車輛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其中,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信息經濟發展基礎,以智慧交通谷建設為載體,與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大力發展智慧交通。
蕭山區區長王敏在會上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交通產業項目到蕭山集聚發展、有更多的交通科研成果到蕭山先行先試。”
面對未來交通,全球創新中心執行主席杰夫·里德在會上斷言,交通行業在發生深層次的變革,未來交通變革的中心會是在中國。“我們期待與浙江省政府在交通領域技術轉移、創新創業孵化、園區建設等諸方面全面合作。”
甕孟勇則認為,智能化、網絡化、清潔化和分享化是未來交通的四大特點,并且未來是不遠的將來,是可以抓得住的。
“解決制約交通行業的痛點、難點,科技是最強有力的推手。”科技部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副會長武毅強調,在尋求高新技術突破的同時,要同樣高度重視基礎材料研究、先進制造工藝、精密儀器設備開發以及弘揚工匠精神,讓交通走向未來的腳步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