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扇貝去哪兒了”終于有了答案。2月5日,獐子島公布的結論是,在經歷了高溫、食物短缺后,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后誘發死亡。獐子島本次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影響合計6.29億元,占公司2016年凈利潤的790%。
昨日,獐子島復牌,直接封死跌停板,至收盤,75.6萬手掛跌停價。全天成交額僅171.3萬元,市值跌破50億元。多位業內人士推測,獐子島技術上已無支撐,還將繼續跌停。值得一提的是,牛散花中富、5家機構以及獐子島高管與員工認購的基金等,在扇貝“消失”前精準減持,逃過一劫。
獐子島:扇貝因食物短缺被餓死
獐子島在1月30日晚公告,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可能對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而在三季報中,獐子島曾預計2017年凈利潤為9000萬元至1.1億元。
公告一出,立即引發市場關注,也有不少投資者提出質疑。隨后,獐子島發公告稱,公司成立災害應對工作小組,開展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原因分析。
2月5日早間,獐子島公布的“扇貝消失”調查結果稱,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殖規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造成高溫期后的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后誘發死亡。本次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影響合計6.29億元,占公司2016年凈利潤的790%。
獐子島截至2月4日的盤點結果顯示,公司2014年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0.49公斤,2015年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0.74公斤,2016年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0.73公斤。
“平均畝產過低,不足以彌補采捕成本。”獐子島表示,根據此次盤點結果,公司擬對成本為5.78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進行核銷處理,對成本為1.26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0.51億元,兩項合計影響凈利潤6.29億元,全部計入2017年度損益。
獐子島負債率將攀升至88%
此前,獐子島曾以2425萬枚蝦夷扇貝向銀行抵押貸款,評估價值為7274.00萬元,以此計算,該公司每枚蝦夷扇貝評估均值為2.999元。若按照6.3億元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計算,獐子島相當于有2.1億枚蝦夷扇貝死亡。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獐子島債務率已經處于歷史較高水平。2013年,獐子島負債率僅為54.07%,2014年發生扇貝消失后,負債率躍升至76.29%,2015年升至79.75%,2016年略微下降,負債率為75.60%,2017年前三季度為74.63%。
清暉智庫創始人、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如果參照獐子島2014年經驗,在獐子島大幅預虧的情況下,不排除獐子島債務率再攀新高。
獐子島在5日的公告中表示,本次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影響合計6.29億元,以上計提全部計入2017年度損益,將導致所有者權益相應減少,公司2017年度虧損。同時,底播蝦夷扇貝業務可銷售資源量大幅減少、毛利率大幅下降,將給2018年度經營業績帶來較大壓力。
據獐子島介紹,截至2017年末公司貸款余額30.43億元,其中2018年到期流動資金貸款16.45億元。本次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將導致資產負債率大幅升高,初步靜態測算約88%。
為員工提供虧損風險保障
面對巨額的存貨損失,獐子島將采取什么措施來穩定投資者信心?
獐子島公告稱,擬定調整234萬畝確權海域的用海規劃,將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由234萬畝壓縮至約60萬畝,按3年輪收輪播方式,推動該60萬畝精選區域恢復至2006年公司上市前后的傳統穩定高產模式。同時,提高海參、海螺等毛利率超過60%的高毛利品種的產量。
此外,為激勵員工在災后重建中多做貢獻,董事長吳厚剛承諾為“2014年員工持股計劃”在2019年末以后清算時的在職員工提供虧損風險保障。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扇貝首次消失時,吳厚剛的承諾為將月薪降為1元,其余公司高管主動降薪26%-50%,降薪直至公司利潤恢復至風險事件前的利潤水平,并鼓勵員工增持。
獐子島擬定采取的應對措施還包括聚集主業,實施瘦身計劃,處置閑置資產、剝離非主營業務,聚焦海洋牧場與海洋食品等主業;全面檢視,加強內控管理系統識別公司風險,建立、健全、有效執行內控制度等。
延展1
牛散花中富或折戟獐子島
“地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我第一次聽到海底還有餓死的動物。”“上次扇貝怕冷跑了,天暖和回來了,這次慘啊,餓死了。”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股吧里有許多股民對扇貝死亡難以接受。
1月31日,新京報記者輾轉聯系到數位捕撈扇貝船員,船員稱2017年11月初捕撈上來的扇貝出現異常,一多半死亡。此前,也有媒體報道2017年5-6月、2017年11月、2018年2月1日前等多個時點均發現底播蝦夷扇貝死亡現象。
獐子島對此回應稱,蝦夷扇貝播到海底后,在約3年的生長周期里,存活數量隨著生長時間增加而減少。媒體報道中所反映的多個時點均發現底播蝦夷扇貝死亡現象,符合蝦夷扇貝的生長規律。根據2017年11月、12月的畝產數據判斷,不構成明顯減值或核銷,因此未觸發臨時信息披露義務。
雖然公司認定當時扇貝不存在問題,不過,從2017年三季度開始,知名牛散花中富和多家機構卻開始大手筆減持。
獐子島2016年一季報顯示,花中富在2016年第一季度大幅增持367萬股,至一季度末,花中富以745萬持股數占據了第6大股東之位,此后持股未發生變化。2017年上半年,花中富增持了55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17%。而在獐子島發布的2017年三季報中,花中富已經不在前十大流通股之列。獐子島股價在2017年三季度平均約為9元,花中富進入獐子島的最低價為10.77元,這意味,花中富可能折戟獐子島。
延展2
多家機構“精準出逃”
據同花順軟件統計,截至2017年6月30日,共有9家機構買入獐子島,合計持有8088.31萬股,較一季度機構持股數量增加169.65萬股,合計持有市值7.46億元。而到了2017年9月30日,持股機構降至4家,持股數量減少218.73萬股,合計持有市值6.98億。
截至2017年9月30日,留守的四家機構分別為北京吉融元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兵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期員工持股計劃、廣東恒健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數量分別為5916.12萬股、826.86萬股、676.60萬股和450.00萬股。
此外,2017年12月23日,獐子島發布股東減持股份計劃進展情況公告。公告顯示,和島一號基金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其中,和島一號基金減持計劃最早從2017年11月13日起開始實施,分別于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依次按比例減持,合計減持199.85萬股,減持金額1612.39萬元。
和島一號基金有獐子島多位內部員工參與。根據獐子島2016年8月10日公告,公司員工參與認購“和島一號證券投資基金”,認購金額不超過7500萬元,其中董事、監事及高管擬認購不超過2500萬元。
2月5日,獐子島復牌,直接封死跌停板,至收盤,仍有75.6萬手封死跌停價。全天獐子島僅成交2461手,成交額僅171.3萬元,換手率為0.04%,總市值降至49.49億元。
清暉智庫創始人、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根據公司此次預虧情況、市場行情以及2014年復牌后走勢,預計此次獐子島復牌后,至少還將遭遇兩個跌停。財富證券研究員佘小云向記者表示,獐子島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且在技術上已經無支撐,預計至少出現五個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