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亂停、占道堆物、出店經營,遇到早高峰甚至寸步難行……曾經,拱墅區的杭州汽車城一帶的環境面貌很是糟糕,祥符街道多次組織人員聯合整治都收效甚微,讓周邊居民叫苦不迭。
如今,該區域的道路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贏得周邊居民叫好。
解決這個“老大難”的歷史“頑疾”,如何“破冰”?原來,拱墅區祥符街道開出了一張“定制化”治理的“藥方”。
因地制宜開展專項整治
這一區域,在拱墅區乃至杭州市,都很特殊。從地圖上看,這一區域東至萍水東街、南至湖州街、西至莫干山路、北至石祥路,聚集著4家專業市場,包括杭州汽車城和浙江舊貨市場等大型專業市場,以及9個小區和26家4S店,業態復雜,日常人員流動大、車輛進出多,隨之而來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祥符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負責人表示,該區域內停著二手車、經營車、市場內部車、臨時停靠車、辦事車、長期違停車,數量多且類型復雜。
想要整治,就要逐一突破難點。
今年以來,拱墅區堅持區級層面集中整治與屬地街道長效管理兩手抓,把整治難點“清單化”,因地制宜開展專項整治。
以汽車城周邊為例,祥符街道先是在重點路口對黃牛沿街攔車的行為進行了打擊,在這個基礎上,在汽車城內增設了規范化的二手車內部交易中心。“這樣一來,就把散戶引導到了交易中心,既規范了交易,也避免了汽車城門口的排隊擁堵。”
硬件下功夫,軟件添智慧
路口的擁堵緩解了,但是汽車城對周邊道路帶來的輻射影響還困擾著人們。
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負責人給我們舉了個例子:“有不少散戶收了二手車之后,沒有地方停放,就會停在周邊的道路上,因此,這一帶無牌車輛長期違停的現象嚴重。”
而更為“雪上加霜”的是,舊貨市場不少沿街商家私自開了停車的小口子,平日里裝卸貨的車輛就停在這里,出店經營的現象屢禁不止。“遇到早高峰的時候更嚴重,三輪車、電動車、貨拉拉都違停在這里,把雙向車道都占了,大大影響了居民的出行。”居住在渡駕新村的梁先生深有感觸。
針對這樣的“連鎖反應”,祥符街道多次召開協調會,最終“定制化”治理的方案就先從硬件下手。
首先,在舊貨市場附近的廣茂巷、廣運弄、廣豐路及香郡弄上增設了硬隔離,讓機動車、非機動車和人行道實現了路權清晰。“這樣一來,違停的車輛就沒辦法再停靠了。”同時,街道積極與市場主辦方溝通,在市場內部設置臨時卸貨區,解決商家裝卸貨的需求,實現有序管理。
商家違停的難點突破了,接下來就是要清除道路兩側長期違停的無牌車。此時,難題又出現了——無牌車找不到車主,怎么辦?
于是,街道聯合交警部門,通過車架號查詢到原車主,再聯系原車主找到買家,這才讓這些無牌車有了“負責人”。在不久前的一次集中整治中,兩天時間就依法拖離了160多輛無牌違停車輛。
這樣一來,車輛亂停、出店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清理和遏制,道路街面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街道不僅在硬件上下功夫,更在軟件上添智慧。
一方面,街道聯動交警、公安、市場監管等執法部門,在常態化駐點巡查的基礎上,增設人力,并多次召集相關商家進行面對面宣傳引導。
此外,建立健全區域內監管體系,新增監控點位14個,升級原有監控點位10個,配備AI攝像機對主干道街邊“黃牛黨攔車”、隨意卸貨占道、出店經營等行為及時發現、處置勸導。
截至目前,廣茂巷、廣運弄、廣豐路、香郡弄等街巷道路兩側違停現象已基本杜絕。
好消息是,常態化管理還在不斷升級。祥符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深化數字化改革,將該區域的治理納入街道的數字駕駛艙,線上線下共同運作,實現更快發現、更快研判、更快處置,進一步鞏固長效管理成果。
(記者 黃冉 通訊員 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