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己首部導演作品的“首秀”,黃渤沒少動心思,團隊甚至花了三天時間布置發布會現場,要給媒體一場全新的“沉浸式體驗”。昨日,“黃渤導演電影體驗會”在中國導演中心舉辦。現場被LED屏幕包裹,畫面從四面八方涌來,有風雨中的絕望,有人充滿寓意的笑容。黃渤顯然很滿意大家“體驗”后的表情。他表示,他的這部電影從2010年開始設想,如今終于完成,將于今年暑期檔上映。但是,直到現在,對于這部“處女座的處女作”,他仍在糾結片名。
黃渤在去年獲得上海電影節影帝后,即透露在籌備自己的導演處女作。之后影片被曝在家鄉青島低調開機,演員有舒淇、王寶強、王迅、于和偉、張藝興等。昨日除了于和偉,幾位主創也來到現場為黃渤助陣。
圍繞“假設”的電影
關于劇情,黃渤透露說,電影圍繞的是一種假設:假設有一天因為災難,世界只剩下你周圍的這些人,大家會怎樣繼續活著?此時連規則、制度都不復存在,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但別人也可以。“此時金錢還有用嗎?權力會以怎樣的形式產生?愛情還存在嗎?這些是你會在電影中看到的。”
影片里,李又麟出演公司顧問,張藝興扮演汽修小興。王寶強則介紹自己在戲里扮演“王”,“開始叫‘小王’,后來小字去掉了。”舒淇扮演姍姍,在公司里專門負責市場調查,王迅扮演辦公室主任,李勤勤扮演公司里的保潔員:“比較熱心,跟大家混得也特別好,他們都熱情地叫我齊姐。”可以推測,影片將圍繞公司中的幾個人來應對這場“世界末日”。
圍繞“末日”的討論
如果生活中真的遇到世界末日怎么辦?王寶強坦承首先選擇活下去,“首先得要如何生存下來,片中我演的小王很負責。如果生活中真遇到這種事,我依然會把自己在這個時刻最本善的拿出來。你的求生能力比別人強,就有義務幫助別人。”年輕的張藝興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很重要:“如果沒有信任,會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像世界末日。”黃渤夸張藝興是個善良的好孩子,勸他不要太努力工作,留一點時間給生活,談談戀愛,因為青春短暫。 舒淇立刻說:“對,藝興,愛情,愛情真的非常重要,不管在什么樣的環境之下,要有愛才是一個生存價值的中心,所以愛情很重要,要勇敢地去追尋愛。”
對于大家說的信任、愛這些字眼兒,王迅則認為他們想得太美好,“如果真的世界末日來了,人會有兩個極端,要么越來越善,要么越來越惡,這是需要去面對的,我說的是人性。”
圍繞“危險”的調整
而所有這一切,也將是黃渤想在影片中所探討的。他表示,有這個劇本設想是2010年,拍完電影《尋龍訣》之后他開始減產,一直在做劇本、籌備、準備工作,經歷諸多后終于見到曙光。
“拍完《尋龍訣》之后想停一下。可能有種危險感,覺得老是這樣拍不行。所謂演技,有時也挺害人的。沒有時,特需要它幫我們支撐表演,但慢慢多了以后會發現,這三板斧好像能應對所有角色。這就是有些演員,大家開始覺得還演得不錯,但慢慢就不行了。我也怕這個慢慢會套在自己脖子上,因為那太簡單、太容易了。你也安全、觀眾又喜歡。可時間長了,從沒意思到開始感覺有點可怕,這就壞了。所以從《親愛的》開始,嘗試做些調整和改變。可以不用那么激情,不用那么奔放、那么失聲痛哭,就是用最普通的線條勾勒出一個大家能夠認同,有感受的人物。”
圍繞“風險”的嘗試
“演而優則導”近年來頗為流行,黃渤也透露確實之前有不少人來找他做導演,但是如果只是純粹為了在“黃渤”前面加兩個字“導演”,那對他來說意義不大。真想做導演,一定是心里真喜歡這個事才行,能感到興奮和幸福:“我做的這個電影,自己覺得特別好玩兒,想起來就會興奮。我覺得這部電影跟別的電影都不太一樣,其實對我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為導演和演員的角色需要主觀客觀來回調換,有點兒折磨人。當然,做導演會有一定的風險,我本可以舒舒服服拍幾個保險的戲,當導演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但我愿意去嘗試一下,因為喜歡,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重新找到那個興奮點。嘗試就會有風險,也要做好準備去面對失敗的結果,這都很正常。”
對于為何要花費這么長時間打磨這部電影,黃渤以雕玉來比喻:“有時玉本身不錯,有時卻是做工比較粗糙,但完全是一塊好玉,可以把它打磨得更好。拍電影就是這個道理,我想留更多時間把后期做得更好一些,不差這點時間,把它做得更精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