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還提出加強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等的宏觀審慎管理,以及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
央行方面在2月5日至6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提出,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是2018年的主要任務之一。此外,央行還明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強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等的宏觀審慎管理,以及穩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金融改革等,再次給市場送出“定心丸”。
改革、風險成關鍵詞
從資管新規到綠色金融,從條碼支付到“債券通”,過去的一年見證了央行多項改革的落地。據記者梳理,2月6日央行發布的會議內容中,有14處提到了“改革”、16次提到“風險”,促改革、防風險成了貫穿2017年和2018年的主線之一。
央行指出,2018年要做好切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穩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金融改革、持續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度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和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等9大任務。在具體任務中,央行提到要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央行指出,“加強金融風險研判及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體系。”
值得留意的是,央行稱,2017年初步建立了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2017年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此曾作出解讀,傳統的貨幣政策框架以貨幣政策為核心,但CPI為錨的貨幣政策框架也存在缺陷,即使CPI較為穩定,資產價格和金融市場的波動也可能很大。針對日益重要的金融周期問題,需要引入宏觀審慎政策加以應對,彌補原有調控框架存在的弱點和不足,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
央行:完善住房金融體系
央行方面6日指出,穩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金融改革是2018年的主要任務之一。其中提到,要“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這延續了去年央行工作會議的思路。去年央行工作會議亦提出,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積極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不過,兩次工作會議面臨的匯率背景已是大不相同。2017年初左右,市場上還面臨著人民幣貶值以及跨境資本流動的壓力。而今年,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到了6.3072的水平,從1月2日的中間價開始算,升值幅度已經達到了3%左右,且已有市場開始提示雙向波動的風險。
央行此次工作會議還指出,2018年要“完善住房金融體系,建立健全住房租賃金融支持體系”。此外,還將“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強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等的宏觀審慎管理”。
去年央行實施“分城施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強化了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根據此前官方的數據,包括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在內的多項房地產信貸數據已出現了回落。2017年12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住房租賃金融市場也已經在去年加速變革。據媒體報道,從2017年11月初建設銀行進軍住房租賃市場起,五大行已經與多省市簽署了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