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春節檔的電影院太火爆,全民看電影成為過年新時尚。大年初一春節檔電影就刷新紀錄,單日票房突破13億。過年六天累計斬獲預計約55億票房(去年春節六天僅為33.75億、前年為30.45億),毫無疑問是史上最強春節檔。而今年呈現出了良性發展勢頭,讓大家對中國電影重拾了信心。
你追我趕 獨領風騷不再
猶記前兩年的春節檔,可以說是周星馳的《美人魚》《西游·伏妖篇》獨領風騷,前者更是創下近35億的票房神話。今年的春節檔,有《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紅海行動》《西游記女兒國》《祖宗十九代》《熊出沒》六部影片征戰,前四部的票房在你追我趕中不停變化,讓整個春節檔電影票房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態勢,更是創造了多個紀錄。
《捉妖記2》以5.42億的單日票房成功超越《速度與激情8》,讓內地電影進入了單日單片5億時代。《唐人街探案2》順利反超成為票房領先者。《紅海行動》上座率口碑持續走高,后勢強勁。《西游記女兒國》憑借著西游記這個大IP的強吸引力,開局也相當順利,2月14日的點映即收獲1.8億票房。四部影片齊頭并發,你追我趕,推動著春節檔中國影市的票房超越50億,往更大的目標邁進。
著名影評人李星文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春節檔票房更猛,我覺得首要原因還是今年的四大片比去年更強。1,電影人心心念念的工業關,至少在春節檔是過了。重工業電影通過農業和手工的方式,也可以做得像模像樣。《捉妖記2》有好萊塢血統,《紅海行動》有最好的華語槍戰專家,視覺上尤其突出;2,四位導演才華各異,不同形式的拼命三郎。陳思誠短時間內能在自己開創的鄉土推理搞笑類型片上,有這般的信息量、完成度、工整性、斑斕感,他真是個打一槍進一步的有心人。”
全民觀影行為漸趨理性
今年春節檔火爆背后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走進電影院,你就會發現看電影的人群跨度非常廣,從孩子到老人,很多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來,看電影成為真正的合家歡娛樂。
從貓眼研究院發布的《初一電影市場消費大數據報告》來看,35歲以上觀眾群體在春節檔期間觀影分布較2017年全年有所增長,受春節返鄉潮及三四線城市影院提速影響,三四線城市觀眾分布也較2017年全年明顯增長,占比達到49%,證明了三四線增量市場觀眾依然在成長。也就是說春節期間,看電影不再是一二線城市、90后年輕人的專利,而是成為遍布全國各線城市、各年齡層普遍參與的一項大眾娛樂消費活動。
此外,觀眾選擇影片也更加理性。往年的春節檔,堪稱爛片的“保護傘”,借著全年最大的人口流量,最為盲目的時刻,很多觀眾都不在乎看什么,只在乎湊熱鬧,因此爛片都借機撈一筆。從口碑評分看,今年四部主力影片的品質也較去年有明顯提升,而口碑又直接影響了后續影片的排片和票房,《紅海行動》貓眼評分9.5分、豆瓣評分8.4分,都高于其他影片,雖然初一《紅海行動》僅拿到11%的排片處于不利位置,但是從第二天開始就擠掉了第三名《西游記女兒國》,排片和票房穩步上升。這充分說明觀眾選擇影片不再扎堆選最熱的,而是會考量口碑題材等眾多因素做出選擇。李星文表示:“春節檔是最大的票倉,也是最公平的角斗場。因為‘賽道’足夠長,容量足夠大,從千里馬到百里駒都能找到自己的‘草料’。有實力不怕上班日到來,逆襲是常有的事。有口碑不怕無緣發酵,先胖的絕對不算胖。”
中國式系列電影未來可期
《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西游記女兒國》《熊出沒之變形記》,還有前幾年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從片名就不難看出,春節賀歲檔續集系列之作占比很多。《唐人街探案》兩部用“道”包裝的搞笑懸疑探案,結尾彩蛋的東京篇預告,已經看出陳思誠打造系列電影的野心和格局,他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要將唐人街打造成中國的漫威系列,未來會有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不管能不能走到那么遠,但借著今年的好口碑和好票房,明年的《唐人街探案3》已經讓觀眾充滿期待。
《捉妖記》已經打造出中國奇幻電影的代表形象胡巴,人妖兩界的爭斗也并未平息,而合家歡的類型更是讓它在春節檔有著天然優勢;《西游記》系列更不用說,無論是周星馳還是鄭保瑞,都在全方位挖掘這個大IP新的價值。但美好前景之下也不是沒有隱患,李星文認為劇本依然是最大的問題:“劇本始終還是最大軟肋。《捉妖記2》的劇情過于低幼,《唐人街探案2》的推理不耐琢磨,《西游記女兒國》的故事一路崩塌……這說明:過技術關、視覺關、工業關,都不如過劇本關更難。”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影評人春節檔觀影小結
胡巴再可愛也不能撐一部電影
影評人們的春節也都忙著看電影了,其中《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紅海行動》《西游記女兒國》是票房主力軍。華商報記者采訪了李星文、史航、譚飛3位影評人,看看他們的春節檔觀影感受。(票房數據截止昨日中午)
影片1·《紅海行動》票房:10億
譚飛:終于看了《紅海行動》,晚九點十五場,上座率過90%。這戲應該是除好萊塢頂尖幾部外這類類型電影的最高水準,沒廢話、沒費事、沒費情,所有人都在情境中,所以觀眾一直一口氣提著,不墜,好。
史航:《紅海行動》確實讓我意外。全片不煽情,卻完成了抒情,見縫插針的抒情,信手點睛的抒情。以前戰爭片常需觀眾提醒角色,你們在作戰,別拖沓糾結。《紅海行動》則不必,人家就是穩穩加速,行險犯難,面前有叵測,手下無昏招。一切資源都被利用到極致。八位軍人不是精心設置亮相,而是在難辨身形的戰斗中讓你偏偏銘記他們,每人傷殘犧牲時你已當他們是老友,感受這種喪失。《紅海行動》張譯用聲音控場能力絕佳,人在畫外已演繹出焦灼亦塑造出果決。與女記者海清的沖突也是精準爆發。海清在后方戲份我無感,一入生死地我馬上感同身受,得知助手阿布結局那一刻,她的痛楚太生動太真切了。蛟龍成員中,杜江黃景瑜他們也都生動有神,各司其職,令你不必提防低級錯誤。
影片2·《唐人街探案2》票房:17億
李星文:《唐探2》雖無極致招牌和極致呈現,但組成木桶的每塊板子都不短,均勻裝水直至登頂。
史航:《唐人街探案2》拍得真聰明,搞笑與推理是火力交叉掩護,不用搞笑得疲于奔命,反而讓推理也張弛有度。劉昊然與妻夫木聰的比拼方式,是立竿見影的效果,全片也如此,只埋梗,不兜圈子,場面上不花冤枉錢,秀曬炫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起初受不了寶強,覺得是關不掉的活體彈幕,其實沒他可不行,劉昊然與劉承羽兩種高冷,都需這位摩拳擦掌來映襯。
影片3·《捉妖記2》票房:16億
史航:《捉妖記2》基本感受就是萌外無感四字。好像有趣的包袱都在預告片抖盡了。所有情感設置都很好理解,好理解卻不一定共鳴,基本是靠胡巴和笨笨來救場觸發。加強人設和加強臉譜化其實兩回事,再可愛的胡巴臉也不能撐一部電影。《捉妖記2》梁朝偉的屠四谷談笑間仍有電力,但全片喜劇橋段多是到站下車的完成度,我們只能坐待無米之炊。朱老板被屠四谷吃定是較好線索了,春春在調戲與被調戲之間進退自如。可惜對劇情缺乏推動。反派寫得細碎不出彩,太辛苦楊祐寧了。
李星文:《捉妖記2》好比《西游·伏妖篇》,頂級IP+王牌組合,上來就勢如破竹,領跑票房,但終因無法彌合的內傷,在途中跑被對手反超。
影片4·《西游記女兒國》票房:5.9億
李星文:《西游記女兒國》多少有些像《大鬧天竺》,起勢猛,無后力,最終票房收益可能也差不多。
史航:鄭保瑞導演的西游系列,《大鬧天宮》沒看,《三打白骨精》看了,承認其用心,尚未被圈粉。這回《女兒國》題目最好,結果仍歸遺憾。特效確實不錯,可惜特效撐起來多少,臺詞就塌下去多少。有的課題明明值得深究,如唐僧決心自己把孩子生下來,卻被大圣匆匆鏟事,化戲劇沖突于無。《女兒國》馮紹峰還是演出感情,小沈陽努力撐笑點,郭氏大圣實在難受,同時具備呆板和俗氣,就算劇本重心不在他,也太遺憾。趙麗穎的角色處理我其實挺喜歡,前面完全是過家家演法,臺詞怯怯隨意,不是女主腔調,反而有點新鮮,后期堅定起來,亦自有味道(但劇本還是說服力不足)。《女兒國》我真正不喜歡的是那種探頭探腦猶豫不定的算計感。開篇大圣找褲子與唐僧補褲子,就像是為迎合彈幕而進行的創作,與星爺的《大話西游》或《西游降魔篇》豈可同日而語。《西游記》永遠值得翻拍,但最好面對自己內心,你想傾訴嘆息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臣服于大數據或彈幕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