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求職”“我要招聘”“我要實習”……打開手機進入小程序,六大功能模塊囊括了大學生從入學、實習到畢業工作的“全就業周期”,這就是錢塘區昨天重磅推出的“宜業錢塘”數字系統。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是數字化就業的重點群體,也是“數字化勞動力”的生力軍。坐擁浙江省最大規模的高教園區與14所高校、20余萬在校師生,如何把這些高校大學生的“基數紅利”轉變為錢塘區高質量就業創業的發展動力?數字化幫手必不可少。
通過“宜業錢塘”,錢塘區企業可以注冊發布所需職位,大學生可以自由求職,看到合適的崗位信息后可以申請崗位,企業收到申請后認為合適即可發送面試邀請,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握手”流程,所有“握手”詳情只能在政府運營后臺獲得,為全面掌握人才底數和后期的人才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通過深化‘宜業錢塘’品牌建設,一是為了配合好高校幫助大學生建立成熟的職業生涯規劃,二是為了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展示錢塘區優勢產業、優質園區和創業平臺,為大學生鋪好就業創業‘最初一公里’,鼓勵區內高校大學生就業錢塘、創業錢塘、置業錢塘。”錢塘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錢塘區仍處在大投入大開發大建設的爬坡期,作為錢塘人才儲備的后備隊伍,大學生是助力錢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從今年9月份開始,錢塘區人社局啟動了“走近錢塘”系列活動,在14所高校的配合下,以視頻播放的形式把“走近錢塘第一課”納入各學院2021級新生始業教育計劃,利用新生年級大會或班會的時機,在校園、各學院會議室或多媒體教室播放了《遇見錢塘》《錢塘Let's Go》《創新創業》等宣傳視頻,累計觀看人數已超4.2萬人。
通過一系列就業創業優化措施,今年1—10月,錢塘區新引進35周歲以下大學生3.5萬名,比2020年全年的2.4萬名增長45%;新增畢業5年內大學生創業企業1154家;發放就業、創業等各類補貼2.5億元。下一步,錢塘區將繼續構建政策推動、平臺集聚、梯度培養、重點扶持和精準服務“五位一體”的就業創業生態系統,傾力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生態示范區,為大學生就業創業解除后顧之憂。
(記者 史俊杰 錢塘微融圈 周嵩楠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