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海頭村的金絲皇菊茶,今天直播間只要35元一盒……”前天,在寧海縣力洋鎮海頭村的菊花基地,村民胡海雅對著直播鏡頭賣起了自家產的菊花茶。而遠在四川涼州普格縣的梁明翠也在當地主播楊麗媛的指導下,在普格電商孵化園“阿都夷農”品牌直播間,賣起了靈芝片、食用菌。
兩地同“聽”一堂課,正是寧海產業人才學院為寧海和普格兩地村民定制的“共富網課”。在新一輪的東西部協作工作中,寧海結對普格。“協作幫扶是一條很好的紐帶,兩地以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為目標,不斷挖掘各自優勢,尋找交匯點、合作點,這也意味著,兩地要共進步,實現同頻共振。”寧海縣相關負責人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已成為農產品新營銷模式,在有效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的同時,還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然而,對非專業出身的普通農民來講,“化身主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提如何吸引粉絲、流量變現。
為此,寧海縣人力社保局依托寧海產業人才學院所培育的電商專業人才資源,共建“寧海—普格”鄉村振興直播電商人才培養基地和雙創孵化基地,并結合兩地特色產業“量身定制”直播培訓課程。兩地產業互助、技能共享,將鄉村打造成為“孵化”直播人才的基地,為鄉村振興、村民共富激活內生動力。
據了解,這場直播課堂是寧海產業人才學院賦能鄉村振興系列行動之一。“我們計劃以產業人才學院為抓手,將電商專業學生的實訓放到‘田間地頭’來,同時通過人才資源共享,為寧海和普格‘孵化’一支帶不走的本土直播人才,讓當地鄉村的農副產品和人文資源都能‘活起來’‘走出去’。”寧海縣人力社保局副局長葉良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