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時節,記者走進海曙區鄞江鎮金陸村清修寺茶廠,看見約20畝的茶園種植資源圃里,株株茶樹幼苗長勢喜人。“這里培育了黃金茶、郁金香、紫鵑等36個優質茶葉品種,之后將‘擇優錄取’移植到茶園,實現品種改良。”金陸村農業社長金定波介紹。
記者看到,茶園種植資源圃里,茶樹種苗根據品種分區而種,設有若干噴灌設備,可控制噴水量和時間,幫助茶樹“精準補水”;種苗間大量茂密細長的“雜草”也引人注目。一問,才知這是在專家建議下種植的鼠茅草。
“雜草在梅雨季節后大量生長,不僅與茶樹爭奪土壤中的礦質養分,還容易滋生病蟲害,而人工除草工程量較大。”金定波介紹,鼠茅草長至六七十厘米,至夏季自然倒伏,在土壤表層形成厚厚“保護層”,在抑制其他雜草生長的同時,還具有保水保濕、防止土壤流失等功能。
“此次改良針對村內百余畝年數久、產量少、銷量低的茶地,今后不僅可以整體延長茶葉采摘季,效益也將得到提高。”金定波說。
運用“生態+科技”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鄞江鎮打造生態修復林業科技示范園,以推動四明山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作為寧波市四明山區域產業轉型科技示范園區的一部分,2018年,鄞江鎮以農林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的金陸村為主體,正式啟動打造生態修復林業科技示范園。示范園面積約2300畝,重點圍繞村中茶葉、林果、林下經濟、錦鯉養殖等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的提升發展,強化科技示范、良種推廣。
除了改良老綠茶地茶葉品種、保障優質種苗供給,金陸村近年來還積極利用山林優勢,大力發展林特果業和生態農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的種植面積,林特產業收入占比村農戶年均收入的20%;此外,通過打造花海工程二期,串聯雙色花海、各類果園、白茶基地、清修寺等自然和歷史人文景觀,使之成為一條集自然、野趣、休閑于一體的生態旅游觀光路,助力農旅發展。
此外,鄞江鎮還在海曙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支持下,將科技元素應用到錦鯉養殖產業中,拓展“生態+科技”發展新路徑。
在距離清修寺茶廠約3公里的郭斌養鯉場,科技元素的運用讓養鯉場的發展“游刃有余”。2018年,在海曙區農業農村局指導下,郭斌養鯉場開始應用“錦鯉養殖液氧增氧技術”和“水加熱技術”,一方面將水溫保持在24℃到27℃的適宜溫度,使在寧波一年只有六個月最佳生長時間的錦鯉的適養殖時間倍增,縮短近一半養成周期,且全程無噪聲無空氣污染;另一方面使養殖水體達到高溶氧水平,提升錦鯉“居住”環境,降低漁業斷電造成的風險隱患。“科技助力,讓錦鯉的生長速度比原先提升35%到45%,錦鯉發生病害的風險大幅降低,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養鯉場負責人郭斌表示。
如今,放眼鄞江鎮,以清修寺茶廠、它山堰白茶基地、郭斌養鯉場等為載體,該鎮正致力建設林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新技術推廣應用基地、科技人員實踐基地、林特良種培育基地、科普知識推廣基地、林特產品展示展銷平臺及林旅結合休閑觀光采摘基地等,推動生態、科技、人才、產業的復合型發展,持續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陳朝霞通訊員崔寧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