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金融圈的一則消息令人頗感沉重并無限嘆息。
上周四(4月5日)上午11時19分,現年37歲的銀華基金投資經理張林昌因病醫治無效離世。
張林昌常年管理社保組合,獲得業內外的一致認可。2015年10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公布了2015年度境內委托投資年度考評結果,并首度允許對外披露此年度考評結果,其中,銀華基金張林昌管理的社保組合獲得“3年服務社保獎”。
銀華基金方面回應稱,“張林昌是一個忠厚勤勉的好同事,一個認真優秀的投資經理,更是我們朝夕相處的好伙伴。他的為人,他的工作都得到了廣泛認可。”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了三封信件,一封為張林昌的妻子在其身故后發表在朋友圈的文字,一封為張林昌臨終前寫給公司的信,一封為銀華基金今日在內部發表追悼張林昌的文字,現全部發表在此,以此緬懷這位年輕勤勉的投資經理。
張林昌生前致公司的信
敬愛的公司領導及同事們:
和平時大家收到的離職信不同,我是萬分不舍的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我是2010年加入銀華的,在這個大家庭度過了八年積極奮斗又溫暖和諧的工作生活。初到銀華,我心懷夢想又忐忑不安,為一份宏觀策略周報的合適形式琢磨良久。在立新總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大家開拓實踐行業配置方法。從研究到實踐,在王華總指導下,逐步參與社保118組合的投資管理。在銀華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我從一個小菜鳥,逐步成長為風格穩健的投資管理人。按理,現在正是更好的回饋這個大家庭的好時光。可惜,天意弄人,病魔無情。
2016年10月我被診斷為癌癥,此后經歷手術、放療、化療和最新的免疫治療。怎奈魔高一丈,現在到了不得不和大家告別的時候。治療期間,不僅有生理上的痛苦,更有心理上的折磨。不解、失落,甚至怨恨、自棄,各種負面情緒充斥心頭。
期間如果沒有家人朋友和公司全心全意的關愛和幫助,我不可能堅持下來。立新總在第一時間知道病情后就幫我聯系醫院醫生,囑咐安心養病。嵐楓特意到休斯敦協助我辦理入院事宜。王華總幾次相送又迎接。人力資源部同事大力協助辦理醫保事宜。來來回回,不及一一詳述。
我妻子說,這一次把你們公司的領導同事給認識全了,被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感動到了。落葉歸根,言有盡時。再萬分不舍,也得和大家說再見了。謝謝大家,謝謝銀華這個大家庭!大家要健康幸福!再見!
張林昌妻子發于朋友圈
2018年4月5日,11:19分,林昌離開了我們。遵照他生前的囑咐,我用他手機發此朋友圈告知大家。
從2016年11月初確診頭頸鱗狀細胞癌到現在僅僅短短的一年零五個月時間,疾病發展速度驚人,不管我們多么及時地進行手術、放療、化療以及免疫治療,窮盡一切治療手段,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這樣的疾病,對于平日生活節制且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的他來說,只能解釋為概率事件。
雖心有不甘,也只能平靜接受、努力抗擊。原本一直以為只要付出全部努力就能邁過人生的這道坎,而只要邁過去,我們將更加珍惜當下,心懷感恩地幸福生活,但怎奈天不遂人愿。這最后一個多月,他所經受的折磨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他總是以堅強的意志和極大的理性去忍耐去自控,讓人既心疼又敬佩。
最后幾天經歷多次搶救,每次緊急情況時他都清醒著,卻從未狂躁失態,連醫生都感慨他的清醒與理性。最后,他在4月5日凌晨自己悄無聲息地陷入昏迷后,便再也感受不到痛苦,而這也許是對他而言最平穩的解脫方式。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待人真誠、充滿善意,待事理性公正,有時甚至認真到偏執的人。他是一個全心全意愛家庭的好丈夫、好爸爸。與他攜手共渡的十一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值得我用一生去緬懷。我深信,他的愛及人格力量將成為我和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未來的方向。我會好好培養孩子,讓他不辜負爸爸的愛和期望。
最后,由衷感謝一路走來關心和幫助我們的親朋好友,沒有你們的關愛支持,我們可能無法堅持下來。感謝林昌所在單位銀華基金的領導和同事,銀華就像一個大家庭,理解他、包容他、支持他,讓他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仍可以與他熱愛的投資為伴,并在整個過程中持續關注給予溫暖。
還有他曾經國泰君安(17.420,0.17,0.99%)的同事、同行的朋友、我們的親人、同學、朋友,你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將始終銘記于心。相信他懷揣著人間的真情,也將走得更加安心。
林昌妻:彭博
銀華基金的深切悼念
4月5日,我們得到一個萬分不幸的消息,我們的好同事張林昌先生因頭頸鱗狀細胞癌癥醫治無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張林昌先生自2010年加入銀華基金以來,先后擔任研究部宏觀經濟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投資經理等職務,曾獲得社保理事會頒發的“三年服務社保獎”。他是一個忠厚勤勉的好同事,一個認真優秀的投資經理,更是我們朝夕相處的好伙伴。他的為人,他的工作都得到了廣泛認可。
盡管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中,我們竭盡所能,和林昌及他的家人一起與病魔戰斗,總希望能有奇跡的出現,但怎奈天不遂人愿,林昌的離開,是一個小家庭的不幸,也是我們銀華大家庭的悲傷。我們懷著最沉痛的心情,告別我們的好同事張林昌。愿林昌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病痛。
張林昌精彩觀點回顧:
【2010年】
通脹周期來臨,構建基金“雙贏組合”
從宏觀經濟看,銀華基金宏觀策略研究主管張林昌表示,2011年宏觀經濟較大可能呈現一種“弱復蘇”的狀態,并非新擴張期開始,通脹壓力難以消退。預計四季度通脹將有所下行,但明年通脹壓力可能較難消退,為避免長期負利率壓力,11年可能開啟加息周期,小幅慢調,推動利率市場化進展。
【2011年】
通脹背景下重點關注三個線索和指標
2011年2月20日,銀華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林昌對于當時的熱門話題——通脹發表觀點,他認為,需重點關注三個線索和指標,第一是關注每個月新增信貸,第二是關注國際原油價格,第三是盯著菜籃子,尤其是豬肉價格。
【2012年】
白酒行業業績未來會有增長
早在2012年投資策略會上,張林昌表示,看好業績相對確定的白酒,尤其是一線白酒。
英年早逝早已不是個案
就在不足1個月前,3月16日,新三板公募第一股,中郵基金靈魂人物總經理周克,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周克是新三板公募基金第一股中郵基金的靈魂人物。自2006年中郵基金成立伊始掛帥至今,一手將默默無聞的小基金公司打造成在資產管理規模居前的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行業人士英年早逝的并非個案。在中國市場,基民看重基金經理的排名和短期業績,幾乎基金公司內部的績效考核,都和基金經理的年度業績排名直接掛鉤。
對基金經理來說,沒有明確的下班時間,要無時不關注可能影響股價的各種變化。
此前有一基金經理表示,長期做基金經理這樣的工作,對健康的耗損很大。由于工作壓力大,他經常失眠,且已經有輕微脫發的現象了。上投摩根基金前投資總監孫延群曾經說過,資產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能夠長期堅持的人并不多。據悉,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還躺在病床上看研究報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床邊的電腦還開著,他還在查看跟市場有關的資料。
此外,資本和金融業的精英大多都有一點偏執,他們對工作有著由衷的追求,而另一方面,由于長期腦力勞動、生活不規律、缺少運動等“三高”人群尤其多,步入中年后,心腦血管病成了他們生命的最大威脅。
2015年10月7日
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項廷峰因心臟病突發離世,年僅46歲。公開資料顯示,項廷峰,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16年基金從業經驗。
2014年8月1日
長信基金首席風控官陳曉剛因突發腦出血離世,年僅45歲。
2013年3月11日
博時基金行政總裁李鍇因突發腦溢血于凌晨不幸在香港逝世,年僅42歲。
2011年初
銀華基金前基金經理楊長清去世同樣讓整個業界震驚,他只有37歲。楊長清畢業于五道口金融學院,做過市場營銷、產品開發,然后又做研究員、基金經理。
2009年7月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孫延群去世,年僅41歲。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還躺在病床上看研究報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床邊的電腦還開著,在查看跟市場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