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黃宇帆 攝
中新網廣州5月22日電 (沈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創新”青年人才廣州交流會系列活動21日至22日在廣州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各界的青年專才就粵港澳大灣區政策背景下,粵港澳青年交流合作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了探討,并對此提出各自的對策建議。
本次交流會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廣州海外聯誼會、廣州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等主辦,活動旨在探索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發展路徑,發揮青年人才在發展與創新中的資源優勢,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青年力量。
在22日的交流會上,香港百川匯創會主席、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文就如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人才交流和人才深度合作發展建議,搭建粵港澳創業青年交流大平臺,借鑒港澳經驗、利用港澳科技、聯手港澳資本,高度發展實體經濟,開拓港澳市場,不斷優化粵港澳地區青年的發展環境。
廣州市青年聯合會與深圳、珠海、佛山等8個地市青聯負責人與11家來自香港和澳門的青年社會組織、青年團體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創新”青年人才廣州交流會合作框架協議書》 黃宇帆 攝
澳門廣州社團總會常務副理事長、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委會主任馬志達表示,粵港澳三地社會制度的差異限制了三地人才的交流與融合,應完善粵港澳三地促進人才交流與融合機制,為灣區內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馬志達稱,要建立粵港澳三地青年創新創業統一的規劃與管理機制,為實現灣區內青年創新創業健康發展指引方向;落實粵港澳三地青年創新創業統一的資本引領及導入機制,為提升灣區內青年創新創業成功率作保障。
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常委梁幸華就會計及金融行業青年交流所面臨的挑戰發表了看法,他表示,粵港澳三地稅制、法律不同,考試形式也不一樣,很多港澳的會計、金融從業者和學生在考取內地的專業資質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難。
梁幸華建議,如果廣東能夠能提供英文考試環境、一年多次的考試機會等便利,將更有利于港澳地區的會計、金融從業人員及學生考取相關資質和在大灣區發展。
當天下午的交流會主儀式環節上,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及深圳、珠海、佛山等8個地市青聯負責人與11家來自香港和澳門的青年社會組織、青年團體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創新”青年人才廣州交流會合作框架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這是對2017年廣東省青年聯合會牽頭簽訂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行動框架協議》的進一步落實和細化。
記者查看該協議發現,《協議》將青年發展和創新創業、青年專業人才合作交流、青年發展問題研究及調研成果共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青年團體深度交流等作為粵港澳三地的重點合作項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