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在西湖區轉塘街道外桐塢村,滿目青翠的茶山深處生機勃勃,經過春雨和陽光的滋潤,茶樹頂端抽出了嫩綠的新芽。
三三兩兩的茶農頭頂帽子,腰挎竹簍,聚集在半山腰到山頂的位置,動作嫻熟地采摘著今年第一波龍井春茶。
龍塢茶山上
“龍井43”零星開采
“近幾日氣溫回升快,今年的龍井43已開始冒芽。”茶農李世良說,“后天才是該品種正式開采的日子,今天已有不少村民開始零星采摘。”
“我們按照西湖龍井的標準只采‘兩葉一芽’,一般就采到清明前。”在茶山上浸潤半輩子的李世良,去年奪得西湖區“炒茶王”稱號,對制茶要求極高。
“茶株品種固然重要,但西湖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地質土壤是無法復刻的。”李世良說,為了一口上好的明前茶,每一環節他都追求極致,“要施有機肥、酷暑要防曬、枝條及時剪,一年到頭哪個環節都不敢馬虎。”
狹長的山道上,清晨5點摸著天光出門采茶的村民仇大姐步履匆匆往家趕,挎著的竹簍里是剛采摘下的鮮葉,“接近20攝氏度的天氣最適合出芽,不及時采就太浪費了!”
記者從西湖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采摘周期主要取決于后期天氣變化,低溫可能延長采摘周期,快速升溫則有可能縮短采摘周期。
今年采茶
嚴格執行常態化防疫管理
按照市里的要求,西湖區將于3月18日正式全面開采龍井43。屆時,如何做好采茶工的疫情防控工作?
記者了解到,從外地來西湖區的采茶工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到達后第一時間進行核酸檢測和簽署防疫承諾書,并嚴格遵守疫情常態化管理要求,才可開展采茶工作。
據了解,目前已有來自安徽的8名采茶工投入留下街道楊家牌樓社區的采茶工作中。“疫情防控容不得半點馬虎,在他們到楊家牌樓的當天晚上和第二天早晨,我們就給他們分兩批進行了核酸檢測,并和雇主一起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留下街道楊家牌樓社區黨委委員楊明祖說。
由于疫情,今年防疫政策相對嚴格,部分采茶工尚持觀望態度。目前轉塘、留下等街道已在積極與采茶工經紀人聯系,并大力宣傳杭州疫情防控成效,動員采茶工來西湖區采茶。
“采茶就這么幾天黃金時間,除了居民自己聯系外,街道社區也在轄區內積極進行人員借調,幫忙聯系周邊單位和其他茶園,讓茶農們相互幫助,順利開采。”楊明祖透露。
智慧生態茶園迭代升級
還會組織線上拍賣
“龍井43率先開采,再過幾天群體種也將陸續開始采摘。西湖區西湖龍井茶茶農協會負責人商建農告訴記者。
據西湖區農業農村局經管科科長邵向暉介紹,為落實西湖龍井品牌綜合保護工作,西湖區近年來堅定不移地走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去年,西湖區茶葉總產量為430.2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1億元。
借數字化改革的東風,西湖區實現了對168平方公里保護基地內的所有茶農和茶企統一進行數字化管理。據了解,“西湖龍井智慧生態茶園”應用如今迭代升級成了“西湖龍井茶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應用”。“這個項目我們仍在努力推進中,要解決消費端、生產端、服務端、治理端存在已久的痛點難點,實現茶村共同富裕的目標。”商建農說。
前不久,西湖區還整合阿里拍賣平臺等優秀資源,探索春茶預售線上拍賣這一形式,進一步推進西湖龍井茶交易數字化。在這場西湖龍井春茶預售拍賣活動中,西湖區西湖龍井茶茶農協會共拍出30斤西湖龍井茶、40斤青葉原料,總價值達44萬元,其中省級非遺傳承人樊生華的西湖龍井茶最終落槌價高達59800元/斤,大大提升了西湖龍井品牌影響力。
記者從西湖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上次預售拍賣效果很好,這次在春茶開采后,還要做好拍品交付工作,并且計劃開展現貨拍賣。
(記者 項捷 西湖微融圈 楊宇宙 李林峰 章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