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稱川渝兩地未來也有可能建立交易所,事實上,交易所本身是很好的上市資源,例如香港聯交所就是上市企業,本欄認為,像北交所這樣的優質資源,未來也可以考慮掛牌上市,不僅能夠籌措到更多的資金,還能進一步豐富上市企業的類型。
在投資者的心目中,交易所是權威的代名詞,更像是一個事業單位,而滬深交易所也正是這種架構。不過,交易所本身是一個組織投資者交易投資品種的平臺,在企業組織架構下,是可以上市交易的。例如香港聯交所就在香港上市,投資者可以投資交易所,而交易所收取的各項費用,正是交易所的經營收入。
北交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所,那么北交所上市交易就不存在任何障礙,事實上,投資者也會非常歡迎北交所上市,因為相比其他股票,北交所具有絕對的唯一性,不僅投資想象空間廣闊,而且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板塊能夠制約它的市盈率水平,此外,交易所在投資者心目中也是不可能出現投資虧損的,因為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都只能給交易所付費,而交易所則不會產生日常經營成本之外的其他開支。
交易所的經營性質又體現了它的業務增長并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只要行情夠好,上市企業夠多,那么交易所的收入也會越來越高,而交易所獲得的利潤也不存在其他出處,完全可以大比例地向投資者現金分紅,這一點又吸引了很多長線投資者長期持有。所以本欄說,假如北交所上市交易,一定是很吸引投資者的交易品種。
那么北交所如果要上市,是滬深主板更好,還是科創板、創業板更好?本欄認為,就在北交所上市最好,香港聯交所就在港股上市,也沒去倫敦、紐約上市,因為香港的投資者最了解香港股市,所以也更了解香港聯交所,同樣,北交所的投資者也最了解北交所,在北交所上市能夠獲得投資者最大力度的支持,而且作為上市公司需要繳納給交易所的各項費用也沒有外流,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那么北交所應該如何估值呢?事實上,交易所具有現金奶牛和周期股的共同屬性,一方面,交易所的利潤幾乎不需要留存,都可以派發給投資者,這就具有了現金奶牛的屬性;另一方面,隨著股市走勢的潮起潮落,交易所的收入水平也會忽高忽低,那么它又具有了周期股的屬性,所以投資者對于北交所的估值也不能簡單地用市盈率來衡量,其股價走勢適度領先于大盤走勢或許是最科學的。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