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日遭“泰康系”半價減持后,陽光城12月28日股價出現大幅下挫,早盤股價一度觸及跌停。截至收盤,報3.16元/股,跌幅達7.87%。據陽光城12月27日晚披露公告,二股東“泰康系”合計減持比例達到9.41%,不再是陽光城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而在此之前,“泰康系”一名董事也選擇退出了陽光城董事會。
從當初的高調進駐,到現在的反對、決裂,被泰康“放棄”的陽光城還有機會嗎?
“泰康系”半價減持
根據陽光城最新公告,該公司二股東泰康系宣布大幅減持陽光城股份,通過大宗交易和協議方式,合計減持9.41%的股份。
其中,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與滄州泰禾建材已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后者通過協議受讓的方式,受讓陽光城7.41%的股份,共計3.07億股,轉讓價款9.36億元(含稅)。此外,泰康養老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8280.77萬股,占陽光城總股本的2%。
公開資料顯示,泰康在2020年9月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被引入陽光城時,曾以每股6.09元的價格取得5.55億股股份,共耗資33.78億元。對比如今每股3.05元的轉讓價,轉讓價可謂是“腰斬”。
而在此次半價減持后,“泰康系”的二股東身份也隨之滑落。據公告顯示,上述股份轉讓完成后,泰康人壽與泰康資產管理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還持有陽光城3.997%股份,泰康養老不再持有陽光城股份。這也就意味著,泰康手中70%的股份已被減持,不再是陽光城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
對于此次減持的原因,泰康方面于28日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投資陽光城系通過購買公開市場A股流通股參與,屬于公司權益投資組合中的一只股票。作為公開市場股票,股價受行業基本面、市場情緒、公司基本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具有波動性。
“今年以來,整個A股房地產板塊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基本面走弱,業內諸多企業均受到影響。陽光城股價也出現了較大波動。”泰康方面表示,作為機構投資者,對持倉股票做適時調整,決定對所持有的陽光城股票進行減持,屬正常投資決策。
對于“接下來是否有計劃繼續減持陽光城股份”的問題,泰康方面未予記者明確回復。
金主認賠“撤退”
從2020年9月宣布斥資逾33億元戰略入股,泰康與陽光城的戰略合作已達成一年有余。盡管泰康方面將此次減持陽光城的原因解釋得相對“溫和”,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陷入債務危機、業績承壓的陽光城,這更像是泰康為了“及時止損”的無奈選擇。
根據前不久陽光城交出的2021年三季報成績單,該公司實現營收114億元,同比下降18.24%,歸母凈利潤為9.19億,同比下降11.57%;扣非凈利潤虧損17.52億元,同比下跌274.27%。
三季報多項業績指標均現下跌,也讓陽光城的股價開始“跌跌不休”。在三季報披露后的首個交易日(10月29日),陽光城開盤便出現一字跌停,3.22元的股價創出近七年新低。之后的10月28日-11月1日連續3個交易日,陽光城的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更是超過20%。
在業內看來,自陽光城三季報出現“業績大變臉”,“泰康系”的兩名董事對三季報投出“反對票”,稱“公司經營惡化”;而后其中一名董事在12月20日宣布“出走”陽光城董事會后,雙方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愈發緊張與微妙起來。
對于泰康減持陽光城的動作,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云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整個行業來看,2021年下半年來,險資正在加速撤離房地產。“主要是受房地產行業整體預期的變化,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險資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變化。”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榮雪也向記者表示,從目前市場來看,險資似乎有加速撤離房地產的趨勢。在她看來,險資入注房地產板塊本身其實就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撤離動作凸顯也是出于謹慎。“其實這一現象也是險資自身基于市場動態作出的理性判斷。2021年內房地產行業整體承壓不小,險資的撤離也是出于止損,保證投資的安全性。”
肖云祥指出,當初泰康系進駐陽光城時,雙方對未來的利潤增長曾有過約定,但從目前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環境,以及陽光城所面臨的自身問題來看,要達到當初約定的較高利潤預期,實現難度較大。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泰康接替中民投戰略戰略入股陽光城時,雙方曾簽訂對賭協議:陽光城須在2020年-2024年實現不低于15%的歸母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且累計歸母凈利潤不低于340.59億元,并在隨后的2025年-2029年期間,分別實現5%-10%的業績增長;如果業績未能達標,則須對泰康進行相應現金補償。
“從目前‘泰康系’的操作來看,明顯已經對陽光城當前的頹勢失去了耐心。不過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泰康系’的減持也是合理的策略調整。”肖云祥分析認為,對于陽光城而言,除了遭受資本市場跟風拋售之外,此前與泰康系開展的一些金融業務或將受到一定“牽連”。
陽光城還有機會嗎
從當初的高調進駐,到現在的反對、決裂,被泰康“放棄”的陽光城還有機會嗎?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陽光城接下來的“生存壓力”并不小。
“一方面,受前期樓市調控不斷加碼的影響,企業銷售表現欠佳。另一方面,市場預售資金監管力度加強,部分資金被鎖于項目中無法調動,導致資金流動力下降;同時企業既要降負債、去杠桿,又面臨融資端收窄壓力,導致陽光城整體經營層面盡顯疲態,這時又面臨‘泰康系’減持,股債雙殺。”關榮雪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于陽光城來說,眼下“泰康系”的減持無疑是“雪上加霜”,或會導致其現金流進一步緊張,生存壓力再度增加。
根據陽光城12月7日發布的2021年11月經營情況公告,今年前11月,該公司實現銷售金額約1736.22億元,僅完成此前公司管理層披露年度目標的78.9%。
盡管關榮雪也補充表示,基于近期企業融資端吹來暖風,以及陽光城積極采取加速去化、尋求債務展期等舉措來提升企業活力,對于陽光城接下來的發展不能完全持悲觀態度,但她也指出,總的來看,陽光城債務壓力猶存、輿論壓力較大,加之現在與股東“反目”,但市場修復仍需較長時間,其能否順利走出危機尚未可知。
“陽光城接下來能否順利走出危機,目前看很難,現在不是額度的問題,是行業信用崩塌的問題。”某房企分管融資的副總裁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盡管監管近期一再喊話流動性,且銀行已經逐步排期,但從整體融資看,除了兩三家極個別資質極好的之外,針對民營房地產企業的外部融資基本被切斷。
“而且現在不是最難的,明年6月更大規模的美元債才會集中到期,如果一、二月份沒有實質利好政策落下,不僅已經發生危機的企業很難有空間,新的問題還會繼續落下。”上述分管融資的房企副總裁補充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關子辰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