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兩個交易周過去,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甚至有專業人士都說,這幾天跌得都不敢去丈母娘家蹭飯了。還有一種不安。好不容易打到新股了,甫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不免會想,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打新了?
據報道,近日新股破發現象又有所增多。14日,新股翱捷科技上市首日即大幅破發,收盤價109元,較發行價164.54元跌逾33.75%,當初喜洋洋中的一簽翱捷科技,當日居然要浮虧2萬多元。而此前兩天,也連續有兩只新股首日破發。
看上去,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有那么點兒新常態的意思。新股上市首日頻頻破發,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恐怕還是太貴了。比如新近破發的這個翱捷科技,雖然成長性貌似好得很,可說到底,畢竟還虧損著。二級市場不捧場,怎么看怎么覺得在情理之中。當初發行價最高的那個禾邁股份,倒是沒有破發。不過,有人就說,十有八九是機構硬撐著,或許到頭來還是——不是不破,時候未到。
新股定價高不高,是IPO企業和相關機構決定的,這是市場化的一部分,雖然定價太高的新股,總是容易讓人聯想到“圈錢”這類詞語。同理,二級市場買不買賬捧不捧場,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決定的,也是市場化的一部分。只是,如果新股定價在二級市場投資者看來太高了,IPO企業與二級市場接軌的方式可能就是破發了。相信到最后,IPO企業和相關機構還是會選擇隨行就市的。這也算是市場的問題由市場自己來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新股頻頻破發,可能會對二級市場資金形成擠出效應。畢竟有不少人就是為了打新,才配置了相應市值的持股。如果打新賺錢不靠譜了,這些資金或許就會撤退了。所以,新股頻頻破發,其實是影響著市場人氣和資金流的,監管部門或許還是應該予以適當重視。
(王亞杰)